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身為第一個制訂地方自治條例推動食農教育的宜蘭縣來說,重視的是因地制宜,教導學生正確食物的知識與能力,推廣食農教育精神融入生活當中。
採訪・撰文=李依文
2015年起制定「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推行友善農業、農產履歷、食農教育、飲食健康教育等,並實施國中小學教育農園推動計畫,鼓勵校園自主設置教育農園,宜蘭縣算是走得比其他縣市更早。
宜蘭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縣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原則是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推動校園食用有機蔬菜計畫,並整合縣內營養午餐與有機農業資源。」,鼓勵廠商們優先使用宜蘭在地有機食材,不只是關照農民,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而是希望可以達到循環經濟的概念。
用校園午餐創造在地循環經濟
「營養午餐時間,其實就是一種彈性教育的機會。」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王泓翔說,由於吃在地相當重要,如何拉近學童與在地農物產的關係其實並不難,透過老師中午吃飯的時間告訴學童們餐盤裡的是什麼食物,有什麼營養素就是一種最直接且簡單的教育過程。
「大家認為營養午餐免費是福利政策,但對宜蘭來說是教育政策。」王泓翔說,宜蘭從2019年開始執行營養午餐免費政策,目前一年要花費2億4000萬,對於宜蘭縣府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但堅持要執行這項政策的原因與在地經濟有著絕對的關係。
除了讓孩子可以吃到免費午餐以外,穩定持續與在地有機農合作,有需求才會有供應,利用供需平衡的法則,宜蘭縣希望帶動循環的經濟模式,又可以讓孩子有更健康的選擇,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童也可以理解怎麼吃、吃什麼。
全台首推自治條例的縣市
「宜蘭不管是在自治的法規或是實際的成果,在台灣都是推得相當不錯且最早期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鄭秀娟說,從學校營養午餐吃在地有機米開始,「他們是由下到上,做得非常棒!」鄭秀娟肯定地說,也因為發展的早且完整,因此主婦聯盟將這個成功的經驗複製到中南部的食農教育聯盟去推廣,希望可以讓各地都有自治條例立法發展的空間。
食育教育,如何推行每個縣市都有各自的方法,宜蘭選擇在2015年制定「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內容主要推行友善農業、農產履歷、食農教育、飲食健康教育等,將食育在實際執行層面上面有法可循。
「食農教育的推廣目的,就是要教導孩子如何跟大自然共生。」王泓翔說,因此了解宜蘭在地的農作產物也就成為了推廣主軸,宜蘭縣府推動食農教育的主要政策方向是在地生產與在地消費,除此之外,2013年起,推行「在地有機農業並落實食農教育計畫」,在地農友除了供應有機米給予轄內所有學校食用以外,宜蘭縣政府也委託農會辦理各國中小每學期一堂食農教育課程,進行環境教育、教導有機種植的重要性。
架設有簡易太陽能板的雞舍,也成為學習的場域,融入任何課程教學中。(張偉明攝)
因地制宜,發展多元特色文化
食農教育怎麼教?不只是各縣市方法論不同,單一縣市裡面也會有不同的樣貌,而宜蘭縣每所學校也會根據不同的地域屬性、在地農地特產發展出自己的食育特色。
宜蘭縣蘇澳鎮的育英國小,地處於有著沙地土壤的農耕地,種植一般蔬菜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種植花生特別地好!「我們會讓孩子知道這裡的土壤是這樣的特性,不是不好,只要找到適合的農作物就可以長得很好!」教導主任劉文正說,除了種植花生的農事體驗以外,育英國小也向科技部申請補助經費,利用閒置的生態池區建置具有簡易太陽能板的雞舍,除了讓學童們自行照顧與飼養以外,還能結合正規課程,讓孩子知道農科技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簡單的裝置就能為雞隻保暖。
「食農應該是融入教育,以養雞這件事來說,自然課可以學雞跟雞蛋的生命怎麼來的,英文課可以學習雞隻相關的英文怎麼讀,更別說是數學課用雞蛋數數來加減乘除了。」校長黃俊仁笑著說,有些學校覺得增加食育相關課程有難度,他認為根據在地特色去發展融入式教育才是最適合的辦法。
育英國小校園旁就有農田體驗的場域,田內種植花生,學童也會進行日常的場域維護,透過實際照顧了解到花生的整個成長過程。(張偉明攝)
種花生、收成和炒花生,全都自己來!(張偉明攝)
用在地食材,養大宜蘭的孩子
「我們想做的是食農教育的普及化,與加深教育。」王泓翔說,其實教育單位完全理解第一線教職員目前需要完成的課程課綱已經非常滿載,但其實每一所學校都會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食農教育的彈性層面應該要更落實到學校究竟根據所在地不同,有什麼發展的空間與特色。宜蘭身為第一個推行自治條例的縣市,能夠如此更成功,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在地的農業經濟體系,讓宜蘭在地的食材養大宜蘭的孩子,更以融入式食農教育讓學生教師都雙贏。
宜蘭縣長林姿妙的食育未來:
推廣在地的農特產,推廣飲食知識的同時,與基金會、農會等專業資源的團隊合作,設計出不同的彈性課程內容,讓食育的教育過程中,學會珍惜食物、均衡飲食,進而成為健康生活的實踐家。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全台唯一國中小100%自設廚房!嘉義市長黃敏惠:吃飽吃好讓餐桌變成書桌
▶推食育從精神整肅開始!嘉義縣長翁章梁:學農民「照起工」才能走得穩
▶慢慢吃、學更多!台東縣長饒慶鈴的慢食經濟學,讓萬人衝台東品嚐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