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為提高台灣百香果的產量與品質,並且改善病害管理問題,以台灣主要百香果種植品種「台農1號」進行試驗,發現將種植株距從1公尺改成2公尺,可使產量提高20%、化學藥劑使用量減少30%!
整理=編輯部
為穩定百香果產量及品質,並改善植株病害管理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最新研究顯示,將百香果採2公尺間距的疏植栽培,與過去常用的間距1公尺之密植栽培相比,不但可穩定甜度等品質,還可以提高20%的單位面積產量,同時降低30%的化學藥劑用量。
南投縣埔里鎮是百香果主產地,種植面積占全台75%。(圖片來源:台中農改場提供)
想增加產量、節省種植面積?密植栽培反而降產量、易有病蟲害
台中農改場說明,百香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經濟果樹,全台種植面積達900公頃,台中場轄區台中、彰化、南投三縣即達700公頃。農民過去常利用增加種植密度的方式,提高百香果產量,但因產地集中、多為露天栽培,遇夏季降雨、高溫多濕且通風不良時,容易衍生病蟲害問題,造成果實感染疫病而落果,果實產量及品質反而下降。台中農改場以百香果的主要種植品種「台農1號」試驗,經研究結果顯示,適當將栽培株距由1公尺調整為2公尺後,可使產量提高20%且果實品質穩定,同時減少30%的化學藥劑使用量。
農民過去種植百香果多以「密植」,但此方式容易導致果實罹染疫病。(圖片來源:台中農改場提供)
株距拉遠2公尺後變更甜!通風、透光還可省人力
研究人員昌佳致指出,不論過去慣用的密植或疏植栽培,平均果重達80公克,糖度均可達19°Brix。其中疏植栽培百香果總產量為密植栽培的1.2倍,且疏植栽培可顯著降低感染疫病風險。台中農改場表示,露天栽培的百香果園若能適當降低栽植密度,不但可增加果園通風度及透光度,還可以減少人力管理、施藥及苗木投入的成本, 一樣能達到穩定的百香果產量與品質的目標,更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及蔓延,符合農藥減量的政策目標與食品安全規範,提升百香果栽培韌性及產業競爭力。
台中農改場新研發的百香果種植技術:疏植栽培,可讓植栽保持適當通風性。(圖片來源:台中農改場提供)
審稿編輯:謝承學
延伸閱讀
▶百香果皮成天然紅色色素來源,低成本是最大優勢
▶1顆膳食纖維就比1碗蔬菜還多!?百香果營養與功效解析
▶國產水果加值大變身!檸檬皮成天然清潔劑,柚子精油化身美白保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