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開發低魚粉石斑飼料,以不同比例的黑水虻蟲粉、大豆蛋白與雞肉粉調配出複合性魚粉替代蛋白源,降低飼料成本並改善石斑肉質。
整理=編輯部
近年來魚粉因需求增加,價格逐年攀升,為降低飼料成本,並謀求產業永續經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積極投入魚粉替代蛋白源的開發及提升植物性蛋白利用的相關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石斑魚對魚粉替代性蛋白源的利用率,減少魚粉使用量達70%,大幅降低飼料生產成本10%,減少魚粉在飼料中的添加比例,同時可改善石斑肉質及風味,使石斑養殖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
魚粉替代蛋白來源多 需考量蛋白質含量、胺基酸組成
水試所表示,魚粉替代動物性蛋白源主要為禽畜加工副產品及昆蟲等。禽畜加工副產品以雞肉粉為主,其蛋白質(50%以上)與油脂含量(9至15%)均高,惟離胺酸、甲硫胺酸等限制胺基酸的含量較低;蟲粉的蛋白質含量與品質接近或高於優質魚粉,目前可利用的昆蟲蛋白源有蠶蛹及蠅蛆等,以其代替魚粉飼餵不同水產動物均可取得不錯的效果,然而產量有限。至於植物性蛋白源方面,大豆蛋白是最容易取得的原料,其蛋白質含量高、容易消化,但同樣有離胺酸及甲硫胺酸含量偏低的問題。
水試所指出,石斑為肉食性經濟養殖物種,蛋白質需求高達45%以上,單一植物蛋白可取代飼料魚粉的比例約為20至40%,若再提高就會降低魚隻對飼料的利用率,導致成長不佳。飼料蛋白質的含量與品質除影響養殖魚的成長外,與魚的肉質表現也有一定的關係,蛋白質品質較差的飼料除使魚肉含脂率增加,也有可能降低魚肉品質。
低魚粉石斑飼料由複合性魚粉組成
水試所開發的低魚粉石斑飼料,依據營養組成、消化率及價格,以不同比例的黑水虻蟲粉、大豆蛋白與雞肉粉調配複合性魚粉替代蛋白源,並利用不同型態的甲硫胺酸平衡飼料中的必需胺基酸,配合營養強化及呈味物質組合成飼料添加劑,可有效提高石斑魚對魚粉替代性蛋白源的利用率、減少魚粉在飼料中添加比例,進而降低飼料生產成本,提高石斑養殖漁民收益。
水試所開發的低魚粉石斑飼料,圖為石斑後期肥育飼料。(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品業談永續經濟,從飼料改革或許是一個好方法!
▶沼氣再利用讓豬糞變綠金!養豬業不必擔心怎麼處理廢棄物!
▶【食聞】蠶蛹飼料具天然免疫機制 減少抗生素使用提升肉品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