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水禽小病毒在台灣是鵝及鴨重要感染疾病病原之一,造成水禽產業極大損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開發出具生產水禽小病毒(Waterfowl parvovirus)疫苗潛力細胞株,以細胞培養方式解台灣水禽產業損失困境。

整理=編輯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成功開發一株細胞株,有作為生產水禽小病毒(Waterfowl parvovirus)疫苗的潛力,畜試所所長黃振芳指出,該細胞株是源自最少疾病(minimal disease, MD)番鴨胚胎纖維母細胞,並歷時2年所開發出來的,持續培養已超過100代。

畜試所以水禽小病毒進行感染測試,證實水禽小病毒可成功感染且可回收病毒顆粒,顯示該細胞株具有開發成為生產水禽小病毒細胞株之潛力。另外,考量業界以細胞進行疫苗生產時所使用的胎牛血清濃度為2%,故為求細胞株能落實產業應用,該細胞株亦成功馴化為低血清(2%胎牛血清)需求的細胞株。

水禽小病毒是台灣水禽產業剋星,三週齡以下罹病死亡率100%

水禽小病毒在台灣是鵝及鴨重要感染疾病病原之一,會藉由母禽經由蛋垂直感染,三週齡以下幼禽死亡率可達100%,造成水禽產業極大損失。

不過施打疫苗可有效防治該病原,國內水禽小病毒疫苗以往是利用最少疾病MD番鴨胚蛋進行生產。MD番鴨飼養於密閉式水簾鴨舍,因其產蛋具有季節性,於非產蛋季節必須利用人工光照來調節以持續供應疫苗生產所需之胚蛋。然而,將番鴨飼養於不鏽鋼網狀高床上致使鴨隻出現趾瘤症的情形嚴重,如此造成的動物福祉問題仍需進一步克服。同時,以胚蛋來生產疫苗仍有潛在風險,如一旦爆發禽流感,合格等級蛋源的取得極可能出現不足,以致影響到疫苗生產作業。

以細胞培養產製疫苗,不怕禽流感又能克服動物福利議題

細胞培養製程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疫苗發展最新趨勢,國外疫苗廠紛紛尋找胚胎蛋替代基質來進行疫苗生產,近年來國際上已有成功開發利用鴨的幹細胞(EB66細胞株)作為疫苗與蛋白質生產平台。

畜試所運用細胞培養製程技術成功建立之細胞株,有增殖水禽小病毒顆粒及低血清需求的特性,是一株具有發展成為水禽小病毒疫苗生產潛力的細胞株。

以源自MD番鴨胚胎纖維母細胞開發具有作為水禽小病毒疫苗生產潛力的細胞株於水禽小病毒感染前(圖一)、水禽小病毒感染2天後(圖二)、以2% FCS培養正常生長(圖三)之觀察狀況。(圖片來源:畜試所提供)

審稿編輯:謝承學

延伸閱讀
人工光照技術新突破!畜試所用橘紅色窄波長光照產出可作爲動物疫苗用的無特定病原胚蛋
農業循環再利用!番茄、南瓜副產物給雞「加菜」 提升雞蛋品質
全球超過6成飲食企業不顧動物權益!只管籠飼雞、忽略養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