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據外媒報導,全球有36%的海鮮有產地誤標的情況,尤其蝦是水產國際貿易的重要產品,產地詐欺的情況更是層出不窮,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許多研究都開始投入產地溯源技術,而最新研究就指出,透過比較蝦肉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分析出產地究竟來自哪裡。

撰文=謝承學

根據農委會漁業署統計,雖然台灣養殖蝦類年產量約1萬6千噸,但無法應付國內需求,因此進口蝦需求急速增長,從5年前3萬公噸如今飆破4萬5千公噸,然而,進口蝦來自哪裡是包裝標示說了算嗎?在當今海鮮產地詐欺猖獗下,別怕,微量元素分析讓產地無所遁形!

全球36%海鮮有誤標!不透明供應鏈導致蓄意操作空間

2021年3月時《衛報》報導指出,他們針對30多個國家的餐館、魚販、超市進行超過9000份海鮮樣本分析後,發現有36%的海鮮有誤標的情形。長期以來,由於海鮮是國際貿易最頻繁的商品之一,透過複雜且不透明的供應鏈,過程中有許多容易出錯或是刻意操作的空間。

最新研究發現各產地白蝦體內微量元素不同

為了減少標示產地與實際產地不同的情況,近年關於海鮮溯源技術的討論越來越多,而根據期刊《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可以透過分析蝦肉中的微量元素來判斷產地,由於過往研究以驗證,環境暴露包括地理環境、生產來源等都將影響蝦內微量元素濃度。

採集產地蝦作為樣本,準確辨識率達逾7成

該研究搜集美國和歐盟零售通路販售,來自泰國、印度、越南、印尼和厄瓜多的白蝦,並記錄其含有的微量元素濃度後發現,有15個元素從統計學上來看有明顯差異,同時該研究從這5個產地養蝦場的蝦子同樣取得其和有的微量元素濃度作為標準。接著再由分類程式分辨出不同產地,蝦被歸類為標註原產國的總體準確率達71.2%。

調整樣本準確率將更高 確定白蝦產地不再是難事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雖然準確率大約7成看似無法作為唯一辨識依據,但該研究也提出調整建議,由於拿養蝦場的蝦作為樣本與零售通路比較,過程中已經歷多道手續例如加工,因此該研究建議樣本取自加工廠會比取自養蝦場,在分析時更精確。
未來如果有了大量可靠的樣品,可以預期判斷產地的精准度會更高。此外,考量從養殖場到零售通路通常會經過加工處理,研究者也認為選擇蝦殼提取微量元素可能比蝦肉更適合。總而言之,待微量元素分析技術更成熟,勢必能減少海鮮詐欺的現象。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疫情下,食品詐欺仍猖獗!來源不明的家畜、走私紅酒充斥全球食品供應鏈
【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
海鮮混充不只是欺騙消費者而已!魚種分不清還可能有食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