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指出,腸道菌組成影響疾病預防,且未來腸道微生物治療,像是次世代益生菌,將成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

撰文=吳佳珍

如果有一天「少吃紅肉、多吃粗糧」這類的飲食建議,變成個人化的精準健康,民眾會不會比較放在心上、遵從醫囑,不再視為老生常談?

臺大醫院院長、國際消化內科及腸道菌權威吳明賢的實驗室團隊,曾針對心肌梗塞患者研究,從個人腸道菌狀態檢測他「適不適合吃紅肉」,果然,比起過去單純醫囑,願意聽話改吃素的患者增加。

雖然這項腸道菌檢測還沒成為臺大健檢自費項目,但由此可知,透過精準的預測更能讓民眾從日常飲食開始預防疾病。

近年興起的「精準醫療」,是以個人化醫療為基礎,除了傳統常規檢查,再加上如基因檢測的生物醫學檢測,結合大數據分析,為個人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不僅提升治癒率、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也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

不過,基因檢測是針對先天基因變異,吳明賢指出,發展精準醫療還必須一併考量後天環境因素,而這也是腸道菌如此熱門之故──腸道菌是後天環境因素的總和,包括飲食、睡眠、運動等生活型態都會造成腸道菌組成不同,影響身體健康。

「腸道菌是精準醫療的最後一塊拼圖,」吳明賢強調。

人無法扭轉基因,但可改變腸道菌

國外醫學期刊研究指出,決定個人健康與否的因素中,生活方式佔了60%,基因僅30%、醫療10%。吳明賢以經典歌詞「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來形容,腸道菌正是掌握了那「七分」人們可靠後天改變的關鍵角色。

而且人類的腸道系統共生著100兆隻微生物,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腸道菌影響所及不光是腸道疾病,其實與全身性疾病都有關係,像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目前市面上益生菌、腸道菌產品五花八門,除了基本款強調維持消化道健康,還有的聲稱幫助睡眠、改善憂鬱。但吳明賢直指,「這些第一代益生菌你就當作健康食品,而且依法根本不能宣稱療效。」

他解釋,從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走到人體臨床試驗其實非常困難,需要更多嚴謹的科學驗證,既要有相關性,也要證實因果關係,才能真正做到精準預防或治療,
不過,儘管存在諸多挑戰,微生物治療研究仍趨之若鶩。

次世代益生菌AKK,治療糖尿病及肥胖

例如現在最熱門的次世代益生菌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簡稱AKK菌),又稱為「糖胖菌」,經臨床證實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紅素,可作為糖尿病及減重的輔助治療,已獲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歐盟核准上市,也是被公認為最具市場潛力及商業化價值的次世代益生菌,多國藥廠已投入菌種篩選與產品開發。

吳明賢說,相較於目前市面上第一代益生菌被定位為健康食品,通常僅做到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不得宣稱療效,次世代益生菌屬於活菌療法,因為具有療效,國外的上市條件即比照藥品須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吳明賢的實驗室團隊已分離出AKK菌,並技轉給臺大衍生新創公司雷文虎克生技,目前成功從台灣本土健康人群中篩選出110餘株AKK菌,成為全世界第二大AKK菌種資料庫。

「我們為什麼養那麼多AKK菌?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歐美的AKK菌對亞洲人來說可能沒效,」他解釋,最主要還是受到飲食習慣影響,這也是腸道菌的不可預測性,無法定義腸道菌的最佳標準。

雷文虎克生技已與生展生技結盟,將加速產品開發並量產。但由於AKK菌並非食用菌種,國內販售尚需待食藥署建立相關指引。

健康密碼存在於腸道菌,從治療、預防到預測,既可補足精準醫療的缺角,又能作為治病良藥,將是未來精準醫療向前跨步至精準健康的一大關鍵。

【本文獲銀天下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益生菌治失眠、助順暢?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只有一種有療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吃保健品就能和運動員一樣健康?美國新創用超馬選手的腸道菌開發出新世代益生菌
透過益生菌發酵釋放有機酸、增添果酸風味!最新益生菌發酵技術讓芒果有更多元的健康加值!
深耕腸道保健更搶攻助眠市場!「營養師輕食」竟從咖啡裡找出適合台灣人體質的益生菌?
早上這2小時喝咖啡,提神效果最棒,還能改善便秘
告別新年大吃大喝!春季養生6招,喚醒身體活力、加速新陳代謝
快樂從餐桌開始!10種多巴胺食物助你減壓抗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