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煮火鍋肉又乾又柴、讓你心好累?學會「涮」的料理原理讓你煮出又嫩又鮮甜的火鍋肉。而想要吃到軟嫩的肉,從肉片厚度、烹調時間、鍋具甚至到湯底選擇都息息相關!
撰文=李若威
煮火鍋總是肉很硬又乾又柴、讓你心好累?那是你用錯烹飪手法!涮、燙、煮、沖,這幾種料理法,究竟吃火鍋肉片時,怎麼處理最好?
煮、燙、沖、涮都是用水加熱 那到底差在哪?
涮、燙、煮、沖,這四種料理法雖然都是使用水的「熱傳導」加熱,但其實最大的差異就是加熱時間的不同。
以肉片來舉例:
1、「煮」通常是讓有厚度的食材能夠熟透,將肉片放進沸騰的水中煮到熟,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像是火鍋肉片很薄就不適合用煮的。
2、「燙」的時間比煮來得短,但目的還是能將肉片熟透為主,通常會拿湯勺裝入食材來烹調,不過食材都擠在湯勺裡,沒有好好攤開,會有受熱不均的問題。
3、「沖」則是和涮、燙、煮的步驟相反,是將熱湯往肉片上沖,雖然水溫會慢慢下降,但用餘溫加熱還是可以讓肉片不會全熟、同時保持鮮嫩的口感,台南知名的溫體牛肉湯就是屬於這種做法。
4、而「涮」是把食材用筷子、夾子夾住,在保持滾開的熱水或湯中來回快速滑動加熱,不但時間跟熟度可以控制,肉片也可以因為均勻攤開,吸收高湯的精華而更甜,讓食材保留入口即化的軟嫩口感、鮮美的滋味。
講到這裡,用「沖」出來的肉嫩又保有甜味,為什麼不用「沖」還要用「涮」呢?其實「涮」是一種北方料理手法,北方天寒地凍的,把火關掉後湯會快速冷卻,肉就不會熟溜,因此也就發展出「涮」的方法了。
涮出來的肉含水量最高、彈性佳!
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就針對「涮、燙、煮、沖」四種烹調法來做實驗,從實驗結果來看,利用「涮」的肉含水量最高,保有62.79%,和「沖」最接近。但是用「燙」出來的肉彈性最好、肉最嫩,其次就是「涮」。其實從我們日常在烹飪的經驗也可以知道,煮太久的肉片就會又硬又柴,難以下嚥。而像火鍋肉片通常比較薄,同時相對受熱面積也大,如果加熱時間太久就會太柴。
利用「涮」出來的肉片含水率最高,彈性則排名第2。(圖片來源:公視節目《神廚賽恩師》截圖)
想要嫩肉 厚度、品種也是關鍵!
那什麼樣的肉片厚度最涮起來最好吃呢?利用0.5公分、0.2公分、0.1公分的肉片,放入滾水中以相同的秒數來回涮來實驗,最厚的0.5公分外面雖然粉嫩但裡面沒有熟,最薄的0.1公分卻有點乾柴,0.2公分的肉片軟嫩又不乾柴,所以,最適合拿來涮的火鍋肉片是0.2cm涮20秒!
而想要吃到又嫩又鮮甜的涮羊肉,肉的品種選擇也很重要,山羊肉、綿羊肉該選誰?
山羊的運動量大、脂肪比較少,這樣的肉比較適合拿來燒烤,而綿羊運動量較少,脂肪相對多,適合拿來涮羊肉!另外,8成瘦肉、2成脂肪的是最適合拿涮羊肉的黃金比例哦!
想要「涮」得順利 鍋具也很重要!
挑完烹調方法、食材,想要「涮」的順利挑選鍋具也很重要!傳導熱越快的金屬鍋越好,同時鍋口不要太窄或太深,這樣比較好控制食材涮的時間。
「銅」就是一個導熱性好、同時熱傳導率又高的金屬,導熱率比家裡常用的不鏽鋼鍋高20倍以上,更是陶器的300倍!而之所以要導熱性好、熱傳導率高,是因為快速加熱可以用高溫把食物的鮮甜鎖在肉裡面。
銅鍋的熱導率是不銹鋼的20倍、更是陶器的300倍之高。(圖片來源:公視節目《神廚賽恩師》截圖)
涮羊肉常見的「紫銅鍋」就是利用銅導熱好、熱傳導性佳的特質。
涮肉連「湯底」都有差?
在吃火鍋時,店家會有石頭鍋、番茄鍋、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各式各樣的鍋底讓你選擇,但你可知道,湯底也會影響肉的軟嫩度?又是哪種湯底更能增加肉的軟嫩度?
答案就是「酸菜鍋」!蔬菜的表面存在著微亮的乳酸菌附著,而在製作酸菜時在高麗菜或是大白菜添加鹽巴,不但可以抑制壞菌的生長,也有利於乳酸菌的發酵。乳酸菌發酵時,會利用蔬菜裡的葡萄糖反應、成為乳酸,而乳酸除了可以讓蔬菜具備有甘、酸的風味,還可以分解蛋白質、軟化肉類的纖維!這也是為什麼酸菜鍋煮出來的肉片會比較軟嫩,下次到火鍋店時,可以試試點酸菜鍋來涮白肉,親身體驗看看!
(影片來源:公視《神廚賽恩師》授權提供)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透過淺顯易懂的科學說明,結合外景、名菜故事與實際操作,用有趣的方式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28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二季更新增味覺科學系列。 節目於2022年3月11日至4月29日在公視主頻每週五晚上6點,或是公視3台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煮火鍋、燉湯浮出來的白色泡沫是什麼?有害嗎?
▶選對食物 冬天也是減肥天?麻辣火鍋中的「他」竟能促進燃脂
▶天氣轉冷火鍋轉熱!6種火鍋消費者族群分析,你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