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喜年來蛋捲曾在西元1981~1985年間,連續5年勇奪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Monde Selection)金牌獎,1986年獲得最優金牌獎,由於產品永久享有該項榮耀,毋須再每年參展。
採訪=林玉婷、嚴永龍
撰文=嚴永龍
每逢農歷新年,各方親朋好友都會送上一大堆包裝華美的節令食品,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禮盒之中,總能看到那盒紅色的「喜年來原味蛋捲」。嘴饞時吃一口黃澄澄的蛋捲,既有酥軟的口感,又散發著雞蛋的酥香,這滋味與你我童年初嚐蛋捲時一模一樣。西元1977年誕生的喜年來蛋捲,其實是台灣歷史上首款蛋捲產品,多年來穩坐本地蛋捲市場的銷售寶座。
引進港式蛋捲的先驅者 真材實料不添加一滴水
1977年以前,台灣市面上幾乎沒有任何蛋捲產品,當時專做傳統烘焙點心的「山鄉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廖邦彥注意到蛋捲在香港非常流行,便引進港式手工煎製蛋捲技術,更以5~6萬新台幣的高薪,聘請香港蛋捲師傅來台作專業指導,務求工廠生產的蛋捲可盡善盡美。
有別於港式蛋捲,他們在製作蛋捲時堅持不添加一滴水,亦無防腐劑,只用本地雞蛋、麵粉、油和糖,用料十足,所以具有濃烈的蛋香味,酥軟質感、適中的甜度更切合台灣人的口味,而且富含營養價值。
這款產品以「喜年來蛋捲」之名開始銷售,為了避免壓碎蛋捲,延長產品保存期限,所有蛋捲皆會一層層排疊在鐵筒裡,份量較大,分為1磅裝和2磅裝。當代的銷售通路尚在發展之中,一般採取產銷分離的模式,經銷商因而擁有很強的通路能力。山鄉公司專注生產,由經銷商連接不同的零售點(如:雜貨店),喜年來蛋捲以喜氣十足的伴手禮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憑著上佳的蛋捲品質,獲得台灣民眾的青睞,成為大家過年過節的經典伴手禮之一。
喜年來蛋捲在1983年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從文案的圖示可見當時喜年來以伴手禮為產品定位。(圖/喜年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研發全球首部自動煎製蛋捲機 「金牌蛋捲」實力備受國際認可
傳統手工蛋捲在製作上比較靈活,工藝變化大,雖然便於自由調整蛋捲配方以至原料比例,但要穩定維持每支蛋捲的品質甚為困難。更重要的是,人手頻繁接觸製作原料,較易造成產品污染。考量到蛋捲的衛生品質,山鄉公司又有驚人的創舉,在1979年斥資開發全世界第1部自動煎製蛋捲機。當年的蛋捲製造廠位於彰化溪洲,機器工廠卻遠在台中,員工每日都要奔波兩地,運送不同配方的麵糊,以供機器測試之用。
70年代末,台灣食品業還是處於小家庭工業居多的狀態,機器生產尚未普及。再者,蛋捲自動化生產的難處在於,所有製作蛋捲的「參數」必須相互配合,從原料的新鮮程度、蛋捲的煎製力道以至環境的溫濕度等,每項環節皆要恰如其分,若稍有差錯,成品即告失敗。
即便任務如此艱鉅,經過近2年的研發,山鄉公司最終克服技術難點,建立起蛋捲自動化生產系統。標準化的生產模式不但有效減少食安風險,更大大提高產品的恆定性,從此奠定喜年來「金牌蛋捲」的實力基礎。
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Monde Selection)每年都會舉辦國際性的食品評賞展會,自1961年開辦以來,鮮少見到台灣廠商勇奪獎牌。不過在1981年,山鄉公司帶著全面升級的喜年來蛋捲,遠征歐洲大陸,結果一鳴驚人,竟榮獲第20屆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之後喜年來蛋捲更連續5年摘金,1986年獲得最優金牌獎,產品永久享用金獎殊榮,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蛋捲」。時至今日,在某些喜年來蛋捲的包裝上,還會看到當年那面金黃色的獎牌。
喜年來蛋捲的禮盒設計一直在變更,從圖左至圖右,3種禮盒的推出年份依序為1982年、1986年和1983年。
喜年來易主仍沿用舊部 老員工品質把關一絲不苟
喜年來蛋捲在世界食品舞台上大放異彩,成功打開知名度,產品名聲甚至蓋過超越原公司。山鄉公司為了確立品牌形象及辨識度,正式更名為「喜年來股份有限公司」。然而,喜年來歷經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金牌蛋捲」成就,卻苦無接班人,廖邦彥只好找人接手經營,與豐群企業集團創辦人張國安洽談轉讓事宜。
張國安之子張宏碩是喜年來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任董事長,他表示,當年父親是台灣汽車業巨頭三陽工業早期的靈魂人物,營商有道,而且為人謙遜守信,廖邦彥信任張國安,願意託付喜年來給他,但條件是必須尊重並遵循喜年來的品牌精神。
顯然,張氏家族沒有違背當初的承諾,接管後仍沿用喜年來公司舊部,堅持做好品質管控。「不少老員工留任至今,到現在已經二三十年了,正因為有老員工的把關,我們才能確保蛋捲的品質,」張宏碩續道:「我相信他們的專業,也會給予喜年來經營團隊較大的業務自由度。」
在喜年來蛋捲系列之中,「喜年來原味蛋捲」的占總銷量約60%,多年來廣受台灣民眾歡迎。喜年來沒有忘記為核心產品不斷升級,他們觀察到台灣的豬油產量低於市場需求,長此下去會有缺油風險,故將製作蛋捲所使用的豬油改為植物油。另外,喜年來對蛋捲產品要求極高,只用低溫配送的新鮮雞蛋原料,更會定期到上游供應商訪場,杜絕任何品質以至食安問題。
發展口味多元性與聯名行銷 產品再變不忘煎製初衷
目前喜年來蛋捲產品系列的年銷售額約4億元,還在穩健成長中。老品牌可以繼續發展,除了因為既有的優質產品,亦歸功於不斷自我革新的態度。喜年來拓展不同的蛋捲口味,例如芝麻、咖啡和山藥等,又與台東縣的農會合作,研發出紅藜口味的蛋捲,以支持本地農業,回饋台灣社會。
張宏碩透露,喜年來蛋捲為了應付過年時市場的龐大需求,他們會提早3個月準備約150萬桶蛋捲,可見旺季銷情非常理想。然而,過去中秋節、端午節等華人節日也算是旺季,現在消費習慣改變,這些傳統節日有銷量下降的趨勢。因此,喜年來研發新口味之餘,推出Hello Kitty、蛋黃哥、布丁狗和波力等卡通肖像的限量蛋捲禮盒,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民眾對聯名行銷手法也相當受用。
喜年來除了研發新口味,亦推出Hello Kitty、蛋黃哥、布丁狗和波力等卡通肖像的限量蛋捲禮盒,吸引消費者購買。
現今零售通路上也會看到份量較小的喜年來蛋捲經濟包,通過小包裝設計,翻轉喜年來僅能當伴手禮的刻板印象,轉化為任何場合,隨時隨地皆可享受的休閒食品。不過,產品系列及定位在變化,當初喜年來上下竭盡所能,唯求煎製好每支蛋捲的那份心意,則始終如一。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長青半世紀的海味零嘴 用魚漿製作的大豬公
▶國民巧克力七七乳加 讓經典成為取代不了的滋味
▶陪伴無數台灣人成長的滋味 聯華食品總經理林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