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年均參觀人數高達2千萬的觀光工廠在台灣法規條文中被歸在「工廠」類別,從土地稅制到公安消防,都是比照一般工廠規格,明明是從二級產業的製造業轉型為服務導向的三級產業,觀光工廠卻仍舊面臨行銷、經營、管理孤立無援的困境,台灣的觀光工廠產業在新廠不斷誕生的同時,恐怕也將面對越來越多觀光工廠因無力經營而走向凋零的局面。

撰文=林玉婷

觀光工廠歸誰管?管理重點該偏重於「觀光」還是「工廠」?不同的解讀、引導產業發展走向不同的方向。而對於此題,台灣政府目前的解答是「工廠規格、歸經濟部管」。

觀光工廠從土地稅制到公安消防 都是工廠規格

與觀光工廠相關的法規條文是「工廠兼營觀光服務申請作其他工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其中明文規定了觀光工廠的「身份資格」如下:

由上述規定可知,要符合觀光工廠定義,載體必須是「位於工業用地上的工廠」。但是,硬體是工廠,就該整套照工廠規範走嗎?目前的確是如此。雖然財政部曾經認為觀光工廠須改按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但在經濟部以扶植產業目的跨部會溝通下,根據《食力》詢問虎牌米粉那個年代產業文化館、橘之鄉蜜餞形象館、黑橋牌香腸博物館、奇美食品幸福工廠等業者都表示,目前觀光工廠的地價稅仍照工業用地優惠稅率,水電也是工業用水電計費。

這樣的規範對於業者的經營成本來說,因為與一般工廠經營相同,雖然沒有更優惠的鼓勵措施,但已可以接受。至於場所的公共安全與消防措施,根據「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規定,目前規範最嚴格的屬於人流眾多的「甲類場所」,其中可粗分為電影院、保齡球館、觀光旅館、商場、餐廳、醫院及三溫暖等7類,各縣市的「營利場所強制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自治條例」中,多數也並未將觀光工廠包含其中。

觀光工廠參觀人數年平均2千萬 不該等同於營業場所嗎?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簡稱消保處)2017年曾抽查17家觀光工廠(其中受經濟部輔導有11家),結果發現消防安全管理有12家未符合規定、不合格率近9成,廠商若有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也是以最低投保金額為計。

當時的消防抽驗結果引發社會討論,觀光工廠消防安全設備管理規範到底是適用於工廠或者是營業場所?縣市政府消防局對此還函詢內政部消防署,最後結論是現行還是依照「工廠」規格設置消防設施。有此爭議更凸顯了政府推動觀光工廠轉型在前,但是細部配套卻沒有同步規劃,導致廠商多數已依照工廠規格設置消防設備,若要改回營業場所規定,在硬體配置上等於是要整個重來,就算業者有心想改也難,政府更不敢魄力要求業者停業全盤整修,消費者的安全就可能因此鄉愿態度而產生風險。

試問,觀光工廠存放食品原料多,也有瓦斯鋼瓶等燃氣設備,甚至不少工廠採木造設施,先前已有與觀光工廠型態相似的「茶二指觀光茶廠」、「七星柴魚博物館」幾乎因為意外事件而全數燒個精光,所幸無人員傷亡,但也難保往後不會有類似事件發生。

經濟部用工廠思維管理 輔導與評鑑太制式

除了觀光工廠規範照一般工廠規格設定、連經濟部評鑑時也很制式化。宜蘭縣觀光工廠發展協會秘書、虎牌米粉那個年代產業文化館館長林志達透露,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在接受經濟部評選時,園區內的餐廳建物外牆有一個樹型的金屬藝術裝飾,故意讓它有鏽蝕斑駁的美感呈現,卻被評審認為園區內不該有生鏽的設備而打了「缺失」。

這樣沒有美感設計思維的評分,橘之鄉經理林鼎剛談及此事也是又好氣又好笑,「評審還建議應該要在樹上掛上標示、讓人知道它是『金棗樹』,但我認為實在不需要,這樣誰會想要在這拍照?」

觀光局也認為觀光工廠是工廠 未納入主力推廣範圍

同時,觀光工廠在「行銷推廣」層面也面臨到踢皮球的情形。既然定位為發展觀光,那麼觀光局協助了什麼呢?《食力》發現,觀光局網站並沒有收錄「觀光工廠」相關資訊,電詢後卻得到「此由經濟部負責」的說法。經濟部中部辦公室代理簡任技正兼科長雲瑞龍說明,起初觀光局的確認為觀光工廠偏向製造業而非觀光業,因此在共同推廣觀光工廠的規劃上便有所分歧,如今經濟部也只能負起推廣的責任。但《食力》詢問多家業者對於經濟部推廣的力度有何想法,多數認為政府做的有限、還是自己要多努力。

形式升級為三級產業 思維卻沒有同步升級

觀光工廠已經從二級產業的製造業轉型為以服務為導向的三級產業,但是從法規到實際實行面,仍都還是依照工廠的思維在管理,未見進一步輔導營運規劃。

輔導多家廠商成立觀光工廠的肯默整合設計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張榕軒就認為,政府若還是持續只教導怎麼蓋,卻在營運、策劃面不去進行輔導,台灣的觀光工廠在新廠不斷誕生的同時,也將面對部分的觀光工廠因經營不下去而走向凋零的命運。

延伸閱讀
吃喝玩樂最能收買人心!飲食類觀光工廠如何做到人來錢也來?
【消防問題】行動餐車用火卻不配備滅火器!違法上路就像移動式炸彈!
是觀光工廠,還是參觀工廠? 在高度同質化競爭下做出差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