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談到台灣的食品安全管理,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吳明昌認為,風險評估與源頭管理為需優先著手的部分,而要改善食品業者的負擔則應改善現有管理系統的串連。
口述=吳明昌(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
整理=陳韻竹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在道出食品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食」字是由「人」字和「良」字組成,有「良」心的「人」製作的食品,才是對「人」有「良」好影響的食品。近年來台灣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食品產業的信心。政府要做的事情,不單單只是一昧的修法,更要從輔導食品產業著手。「百密一疏」,縱然制定許多法條規範,但是事後我們總會發現有些地方並沒有考慮的很完善。政府應可以學習歐盟與日本建立一個「以科學數據為依據」以及「完全超然獨立」風險評估的機構,此機構只負責風險評估及溝通,不負責決策的制定。
食安管理上風險評估很重要,食品添加物或是農藥過量使用可能會有風險,所以需要更進一步地去評估探討,在農委會與食藥署都有科學管理方式,根據攝食量的多寡來評估有害程度等,食的安全重點在於劑量。譬如說安眠藥使用,醫生會依據建議劑量為病人開立處方簽,能對於睡眠有幫助,但若是過量服用就可能醒不來,所以風險與量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在農藥殘留與食品添加物上,我認為有個部分是被忽略的,也就是混合使用的風險評估,以檸檬來說實際在種植時可能會用8~10種農藥,現在這些農藥的風險評估是個別被探討的,若在規定用量內沒有問題,但是混在一起時候的風險沒有加以評估,食品添加物也有類似的問題,當飲食種類多元吃下不同的食品添加物之後,綜合性的攝食風險評估是否完善值得討論。
最近很多人說從五非不可到食安五環,不斷增加食品業者負擔,我認為並不是項目變多所以負擔變重,而是系統複雜導致業者負擔變重,據了解五非不可被食品業者認為困擾的部分,主要是各系統間資料無法互相串連,例如電子發票開立與追溯追蹤沒有介接好,應該要做到像我們去申報所得稅一樣,只要一張自然人憑證就可以獲得所有相關資料,這著部分確實是政府應該立即解決的問題,沒有把這個部分做好就是擾民,大型食品業者也許在人力與資源上能還夠對應,但小型食品業者並沒有那麼多心力去處理。
而「食安五環」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為源頭管理,假使源頭不好後續的管理都是沒有用的,原料品質不好或不能當食品原料就不能用於製作食品,例如農委會管理農業生產的原料是否有農藥問題,食藥署針對製造工廠加以管理,此外台灣有70%以上食品原料都來自進口,因此進口食品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個人看法只要源頭管理做好,檢驗就只是抽樣確認而已,檢驗太多是不對的方式,譬如我們的身體是靠每週去健康檢查才健康的嗎?並不是,而是靠平常的正常的生活、運動等健康管理,檢查是每隔一段時間去加以確認,若是源頭管理沒有做好好,縱使檢驗也無法達到食品安全的目的,但當然在進口原料的檢驗,也是屬於源頭管理的一部份。
最後成立完全超然獨立的風險管理單位勢在必行,當然食品風險管理還是要有食品專業人在裡面,才能了解加工製成與原料特性等。目前的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角色是協調並給予建議,但各部門的公務人員有些只想保護自己,並不肯積極去做對業者會消費者有幫助的事情,這些過時的想法還需要再改革進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