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亞洲食農產業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產業的變遷以及農地面積的減少等因素,面臨快速轉型的巨大壓力,為了解決問題,許多食農新創團體在此環境下誕生,創投公司也正瞄準此商機。

採訪=嚴永龍
撰文=高涵

60%,您會想到什麼?19000%,您又會想到什麼?

60%的糖尿病患者發生在亞洲,過去10年,中國大陸牛肉的進口量成長了19000%,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產業的變遷以及農地面積的減少,這些數字的改變,正說明食農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衝擊及快速變化。供應鏈滯後、營養不良或營養缺乏、耕地不足及資源缺乏等問題嚴重,但與此相對的,也意味著「機會」。

食農新科技穩定發展 創投公司看準商機崛起

根據矽谷農食科技媒體AgFunder報導,作為一個創新的領域,農食科技(AgriFood Tech)正在穩定地成長中,2017年上半年已獲得超過44億美元的投資,較2016年增長了6%。

在棕櫚樹上裝害蟲感應器、替豬戴上智慧耳環等,這些能夠實際應用於食農產業的科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陸續誕生,團隊有理念、有技術,但欠缺資金與人脈要如何發展下去?

新加坡官方與企業龍頭共同響應 亞洲未來食品大賽成為國際食農新創團隊新舞台

來自法國的笛思佳(Isabelle Decitre),看準亞洲所面臨的食農問題,在新加坡成立了「ID資本(ID capital)」,作為食農新創團隊專門的創投公司,自2017年開創第一屆「亞洲未來食品大賽(Future Food Asia Award/FFAA)」,即是希望藉由大賽的平台選出具發展潛力的團隊,替他們與業界媒合,並協助新創團隊解決創業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

除了ID資本外,FFAA大賽也受到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全球農產品加工商與食品原料供應商巨頭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前沿公共研究機構新加坡科研局(A*STAR)等官方組織及企業龍頭的支持。

台灣在食農新創的發展不容忽視 為ID資本重點關注對象

笛思佳在受訪時表示,台灣在IT產業、農業科技以及食品科技產業知識及技術的厚度與廣度不容忽視。2017年第一屆FFAA大賽共有19個國家報名,台灣就有2組團隊入圍、前往新加坡參加決賽,這兩個團隊分別是蘇菲廚房(Sophie’s Kitchen)與畢士大 (Bethesda Scientific Corp.),蘇菲廚房利用創新成分和專利技術,製造完全為植物蛋白的素海鮮;而畢士大發明了一種基於植物的緩釋農藥,用以解決福壽螺吃幼苗所帶來的農業問題。

參與大賽不僅讓新創團隊得以與世界各國對食農新創有想法和作為的優秀人士交流,還讓他們真正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如在大賽之後,台灣入圍FFAA決賽之一的畢士大團隊,即前往聯合國,將其研究成果作為專門案例發表演說,更因此獲得泰國及越南官方支持,協助畢士大團隊的事業發展。

全球環境瞬息萬變 掌好舵迎向「食之未來」

笛思佳也提及,與第一屆相比,2018 FFAA將新增五個新創類別:「農業電商、農業金融、智能製造技術、智慧包裝及食品營養強化」,除了強調這些新增類別的重要性,及其相關技術日益增加的價值,亦確保在這個領域不斷演變發展的同時,FFAA也能走在趨勢的前端,讓更多食農新創團隊能夠參與。

因為第一屆的成果豐碩,2018年第二屆FFAA大賽已在徵選中。根據大賽規定,參賽團隊需要對於農食生態系統做出積極的貢獻,並在此方面提出創新、永續並已驗證可行的技術,只要能入圍決賽,團隊可至新加坡角逐優10萬美元的優勝獎金,此外,新加坡標新局也贊助了4項5萬新幣的StartupSG創業贈款。除了獎金之外,更是入圍總決賽的團隊向屆時齊聚一堂的業界精英與投資人展示技術與創新的絕佳時機。

閉門造車為新創團隊容易面臨的問題,容易誤判自己產品的價值或偏離產業需求,透過FFAA大賽能與其他國家團隊交流,也能獲得官方與企業的建議與支援,有興趣參與的團隊可以上網報名(FFAA 2018 報名連結),報名將於2018年4月13日截止,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5月下旬於新加坡舉行。

延伸閱讀:
台灣食農新創正夯! 但資金會是創業最大的挑戰嗎?
MIT Bootcamp創辦人Erdin Beshimov:如果你不冒險,你怎麼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MIT創業極限挑戰營最佳創業提案! 黃苡芳:解決食農問題 不能受限台灣、要放眼國際!
「台灣不應該因食安問題而退縮!」 MIT副校長鼓勵食農創業家以創新迎戰恐懼

參考資料:
Future Food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