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東南亞及中國的塑膠垃圾佔全世界海洋垃圾60%,因此東協各國提出禁止使用塑膠製品的法規,但新加坡的態度與他國不同,致力於尋求全面且長期的環保政策。
撰文=紀雋妍
2018年4月菲律賓關閉度假聖地「長灘島」,2018年6月泰國關閉著名觀光景點「瑪雅灣」,因為塑膠垃圾、船隻及防曬乳的污染,瑪雅灣周圍80%以上的珊瑚被摧毀,菲律賓總統也怒斥長灘島快要變成「化糞池」。2018年10月長灘島重新開放但新增許多環保規定,而瑪雅灣則是直到生態恢復前「無限期關閉」。
全世界排放到海洋的塑膠垃圾,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和中國共佔60%,因為90%的海洋塑膠垃圾來自於10條河川,而其中8條河川就在亞洲。2018年2個觀光勝地接連關閉像是警鐘般敲醒大家對東南亞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
東協禁塑政策:限制使用塑膠袋
因為嚴重的海洋塑膠垃圾問題,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各國相繼制定法規,限制國內塑膠的使用量。汶萊的減塑政策目標是2019年停止在超市使用塑膠袋,並鼓勵消費者使用環保袋購物,該國的大超市也加入聯合國「Beat Plastic Pollution」(打擊塑膠污染)的計劃,考慮將其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
越南政府對塑膠袋徵收環境稅,每公斤40,000越南盾(約新台幣53元),而大型企業也為消費者推出了環保袋,響應國家政策推行。在柬埔寨,大型超市實施每個塑膠袋收費400柬埔寨瑞爾(約新台幣3元),以減少其浪費。寮國也鼓勵大眾使用在市中心咖啡館和市場販售的可回收袋。印尼、馬來西亞和緬甸也使用禁止塑膠袋或是對塑料袋的使用徵稅。
泰國政府則以國家議程討論減少塑膠袋數量以減輕對環境有害影響的重要性。因而泰國約11,000家的迷你超市及便利商店也實施了「 Say No to Plastic Bag」(對塑膠袋說不!)的活動,以符合國際的環保標準。菲律賓政府則是通過環境自然資源部要求國民避免使用會堵塞水道、造成海洋污染和毒害海洋物種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在菲律賓一些大城市裡,公共市場和大型超市實行「Bring Your Own Bag」(帶自己的袋子)計畫, 鼓勵消費者在購物時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雖然東協各國分別提出禁塑政策,但東協目前尚未制定全面性的政策,主要由各國官員參與東協會議討論環保議題,參考世界各國的作法,提出非強制性的倡議。
新加坡拒絕隨波逐流 提出治本非治標的政策
在東協國紛紛制定的禁塑政策時,新加坡看起來似乎還沒跟上腳步,也因此受到許多國際環保團體的關注。但這是因為新加坡目前仍在考慮禁止使用塑膠產品對於環境保護的實際效用,因而遲遲未設下塑膠的相關禁令。
2018年10月1日,新加坡的議會討論到禁止使用塑膠袋是否真的能夠根治塑膠廢棄物的問題,因為新加坡目前針對塑膠包材的政策是,將在2020年要求企業報告中載明其包裝的用途並鼓勵企業減少包裝浪費,像新加坡的肯德基就於2018年6月20日宣布停止使用塑膠製品(包含塑膠蓋和吸管等)。
有新加坡議員認為這樣的規定不足以解決塑膠問題、卻會危害生態及健康的公共安全,而且認為當東亞峰會上討論到塑膠碎片污染海洋的問題時,新加坡也應該有相對應的作為。
但是,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的Amy Khor博士表示,塑膠袋收費等「快速修復」的方法可能是行不通的,「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從來不會只是跟隨其他國家的做法。」認為除了減少塑膠用量,也應該要認識到塑膠使用「有其必要性」,因為就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對塑膠袋進行的生命週期評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其他材質未必會更環保。
因此,目前新加坡的政策規劃是「零廢棄國家」(A Zero Waste Nation),目標在2030年將整體塑膠回收率提升至70%(包含家用與非家用塑膠廢物)。主要以兩大方向執行:
1、預防廢棄物
新加坡政府推動「新加坡包裝協議(Singapore Packaging Agreement,簡稱SPA)」,SPA類似生產者責任系統(EPR)的概念,鼓勵企業減少包裝量,且期望能做到超越法規限制的程度。並以SPA標章使民眾易於辨識,進而選擇有參與協議的商品,未來在2021年將會強制執行。並且要求百貨公司及飯店業者每年都必須提出廢棄物報吿,也禁止新的餐飲商家使用一次性餐具。
2、推行國家回收機制
推行「國家回收計劃(National Recycling Programme ,簡稱NRP)」。在住家方面,凡4層樓以上的住家就必須設置雙滑槽分類系統,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並且設計「myENV」APP可以即時看到周遭的公共垃圾桶、垃圾站,降低一般住戶回收門檻以提升回收率。在企業方面,要求公司及會展產業遵守「3R指導手冊」進行分類,並針對飯店業及百貨商場推出「3R獎」獎勵遵守回收分類原則的業者。
且新加坡政府也表示,未來可能會針對塑膠製品的研發設計進行改良,因為大部分食物容器受到污染後的回收價值並不高,就算民眾分類回收,回收商也未必願意接受這些廢棄物,所以新加坡政府正在著手研究更好的食物包裝方式或材質,可以解決食物污染容器的問題,提高回收商收購意願及效率。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新加坡對減塑議題的態度是,了解塑膠污染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致力於找尋解決方法,但絕不會因為國際壓力而匆匆制定政策以呼應外界的要求。畢竟,每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人口、使用習慣、廢棄物處理方式等因素都不同,硬生生地將同一個制度套用在每個國家上,成效可能不如預期,從長計議才能制訂出更有效率的解決方式。
註:本專題由實習編輯撰稿,食力編輯團隊審稿。
延伸閱讀:
▶日本身為塑膠使用大國 為何拒簽海洋塑膠憲章?
▶歐盟宣示2030年全面禁塑 先驅者丹麥1993年就限用塑膠袋
▶餐具減塑給發明家的大考驗!餐具不只要可食用、還要更美味!
參考資料:
▶Thailand bay made popular by 'The Beach' closes indefinitely
▶What's happening in Boracay, the island paradise ruined by tourism?
▶ASEAN joins movement to beat plastic pollution
▶Singapore environment ministry pushes back against MP’s proposal to cut single-use plastic and tax bags
▶Zero plastic bags or zero waste? In defence of Singapore’s rejection of a plastic bag ban
▶Asia’s plastic problem is choking the world’s oceans. Here’s how to fix it
▶What role for ASEAN in the fight against plastic pollution?
▶Plastic Waste Management in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