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安事件除檢討政策法規、控管生產安全外,也必須重建消費者對食品業的信任。

撰文=徐璿琇

2016年第七屆國際食品安全論壇(2016 International Forum on Food Safety)於4月14、15日在北京舉辦。檢討過去中國所面臨的眾多食安問題,與會專家們總結兩個主要改革方向:一是盡快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保障,二是政府單位必須做到全產業鏈的一體化無縫監管。同時,研究者們也指出,食安問題造成消費者對食品業信心全無,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困境。

本論壇由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UFoST)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IFST)共同主辦,邀請各國產官學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從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層面出發,檢討中國過去到現在的食安環境,為未來發展提出建言。今年也首次設立「食品企業高峰論壇(Summit Dialogue from Global Food Entrepreneurs)」,讓食品製造業者參與交流,以期理論與技術能付諸實踐。

「食品安全是一個複雜的全球性問題,涉及了科學、技術、法規以及管理層面。」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同時也是IUFoST國際食品安全委員會共同主席任築山(Joseph J. Ph.D.)表示:「因此,食品安全是農業和食品行業、政府、學術界、媒體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只有當所有社會群體都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並相互合作,才能形成食品安全的文化。」

中國工程院食安專家陳君石院士和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前主席Patrick Wall 則進一步指出,在中國,利潤淩駕於公眾健康之上,造成不斷湧現的食品摻假事件,嚴重打擊消費者信心。

「食安問題帶來的最大危機,是信任危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也認同,她以中國乳品的食安問題為例,曾經出現的大頭娃娃、三聚氰胺、原料奶標準爭議,民眾從疑慮、震驚、憤怒,不斷累積對政府與製造商的不信任,即使2015最新的抽驗資料指出目前中國乳製品的合格率高達99.6%,但2014年的中國主要進口食品統計中,乳製品仍高占65.1%,顯示民眾購買中國乳製品的意願持續低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任發政教授也認為, 2008年三聚氰胺的毒奶事件,是中國乳品工業的致命一擊。即便政府歷經7年努力,在抽驗的合格率近乎百分之百,消費者信心卻依舊沉在谷底,至今仍不斷搶購外國乳製品。他建議,中國政府在加強乳品品質、完善監管體系外,不能只責怪民眾崇洋媚外,也必須透過科普教育教導消費者,讓消費者重振信心,進而幫助改善食安問題。

參考資料:
2016 International Forum on Food Safety議程
北京新浪:國際食安大會關注中國食品摻假 建議兩方面改善
北京青年報:國際食安大會上大腕們都說了些啥

延伸閱讀:
食力:食安辦彙整跨部會資料,建立預警甚過追查
食力:中國食安法新增50條,兩岸食品銷售先懂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