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飲食創業並不難,但要讓自己的品牌長久且穩定發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國際化的爆米花品牌「星球工坊」、米其林綠星得主「陽明春天」及手沖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湛盧咖啡」是怎麼克服創業歷程中的種種難關,並打響自己的品牌呢?
撰文=編輯部
「台灣人創業的項目裡面,至少有80%的人是選擇飲食相關的創業。」《食力》創辦人暨總編輯童儀展分享,比起其他產業、飲食產業的創業門檻相對低,但是創業之後要怎麼走出自己的品牌,卻是許多人的大課題。星球工坊的創辦人李佳祐、陽明春天的品牌經理Iko 陳柔婷以及湛盧咖啡的創辦人廖國明,分別是最國際化的爆米花品牌、米其林綠星得主和手沖精品咖啡的代表品牌,他們又是如何在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後站穩腳步,並打響自己的品牌呢?
從租店面到裝修、開店 是創業者既甜蜜又辛苦的草創期
「那時候在家用義式機做出一杯拿鐵給媽媽喝,媽媽說這是哪裡買的?怎麼這麼好喝!這時候我就決定自己可以出來開業了。」廖國明在分享自己草創事業時並沒有想太多,但開店後才發現問題很多。
湛盧咖啡創辦人廖國明回憶起當時創業的時候,才發現當初自己把未來想得太順遂了,沒有詳細的營運規劃,這也是一般創業者常犯的錯誤。(童伯祥攝)
「沒有人認識我是誰,那客人在哪裡?什麼客群的人會需要買我的商品,所以市場在哪裡?開店需要店員、如果要轉型也需要錢,那麼需要的錢和人又在哪裡?」廖國明說明這些都是在草創期很容易遇到的問題。那這時候,確定自己的品牌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了。
「我以前在協助別人創建品牌的時候,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理念是什麼。所以我不僅僅幫忙做品牌,也會陪同著一起找出創立品牌的理由。」身為陽明春天二代、以品牌行銷專業起家的Iko認為,創業的理由是建立品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陽明春天雖然是蔬食永續餐廳,但是理念就是飲食不應該分你我,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食物,讓消費者對吃蔬食沒有感覺到障礙,而這些也塑造了品牌的底蘊。
至於創業前期就走向國際的星球工坊,對於國際市場的經營,李佳祐也強調,一定要用英文品牌去做國際市場,曾在一開始憑著一股熱血用中文品牌去闖蕩國際,結果發現中文在非中華區的識別度不足,在許多國家還會被要求改成英文。而改品牌名字一定會有一段陣痛期,不僅花費大把費用,消費者還得要重新記住新品牌,費時又費工。還不如一開始在品牌塑造時就做好準備,後面才不用面對國際化的痛苦。
星球工坊一開始用中文名去打國際市場,經歷過改名陣痛期後才使用「Magi Planet」的品牌站穩腳步。(圖片來源:星球工坊官網)
營運逐漸步入穩定 但並不滿足現況的擴張期
廖國明說明,當一間店逐漸成熟,營運、客源等都已經上軌道,相信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會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擴張自己的版圖,但這個時候一不小心跌倒就會跌得很淒慘,可能連本都撈不回來。
創立湛盧咖啡已經步入20年的廖國明提醒,擴張規模的時候不應該用線性的想像訂定未來的經營策略,因為小店會賺的方法在擴大經營後不一定適用。而且規模跨大後需要的成本、資源很容易被低估,管理的難度也會增加,很多第一次創業的人就因為小看了擴張的風險而血本無歸。
20週年的湛盧咖啡進入品牌穩定期,如何發掘新客群、新人才、帶領團隊往更遠的地方成長正是現在最大的挑戰。(圖片來源:湛盧咖啡官網)
而陽明春天除了餐廳之外,對外擴展有四個方向不同的經營方式,總店「心五藝文創園區」、素食零售店、電商、複合式餐飲「讀蔬會」這四種雖然都是賣蔬食,但消費客群卻有很大的差異,Iko陳柔婷認為要先揣摩自己的消費者、製作出消費者輪廓才可以確定自己未來的市場定位在哪裡,避免成為多頭馬車,想要兼顧卻什麼事都沒做好。
Iko陳柔婷進入家業「陽明春天」擔任品牌經理後,和創辦人、也就是她的父親陳健宏分工合作,一同把陽明春天推到更高的高度。(童伯祥攝)
陽明春天以總店「心五藝文創園區」出發,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餐廳、零售、電商、複合式餐飲等四種不同的經營方向,並且擴大品牌聯名合作。(圖片來源:陽明春天官網)
賺不飽也餓不死的穩定期 如何規劃未來成長是關鍵
廖國明笑著說「當年在我這邊喝第一杯咖啡的顧客,假設他40歲好了,今年也都60歲了,早就該退休了。」因為經營了這麼久,消費者跟團隊都已經穩定,但客群會老化、也有可能需要更多人才,這時如何發掘新客群、新人才、帶領團隊往更遠的地方成長正是湛盧咖啡現在的挑戰。
Iko在經營陽明春天時學會了與家人溝通、彼此分工,這樣才能讓品牌更好,「父親和我把自己各自擅長的領域做好,他擅長煮菜就交給他開發新菜色,剩下其他的部分交給我就好。」。展覽、寫書、開發新菜色是父親的專長;策展、與網紅合作、策劃活動則是Iko的職責。父親藉由本質推廣,而Iko是開發不同方面的客群,兩人合作將陽明春天推往下一個高度。
並不滿足於國內市場 海外發展也是一大課題
當品牌有了一定的基礎,走向國際化將會是選擇之一,李佳祐分享創立初期就有國際化的準備,即使當時還只是小店的星球工坊就決定在位於台北交通樞紐的「京站」設點,讓來來去去的觀光客當種子,讓他們在世界各地播種,當有一定的基礎之後拓展海外市場才有機會。
而到國外拓點時,星球工坊走的是差異化策略。「我會請當地人告訴我小時候吃的零食,因為味道是一個記憶的連結,你要打進那個市場,絕對要做出那個味道。」李佳祐表示去海外市場就是要把自己變成當地人、吃當地人的口味、逛客群會出沒的地點,才能知己知彼,做味道的調整。因此星球工坊為了打入新加坡市場做了辣椒蟹、叻沙(lasa)口味,為了打進印度市場做了瑪撒拉(masala)口味,試圖帶起與當地人的連結。
星球工坊創辦人李佳祐為了打入當地市場,以當地人的角度思考什麼口味會是「我」喜歡吃的,為各國打造專屬風味的爆米花。(童伯祥攝)
李佳祐也分享了自己的國際經營策略,強調千萬不要亂槍打鳥,要先在一個地方站穩腳步、了解經營模式後再往外拓展。並且要把主力放在台灣,因為對飲食業者來說,口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旦味道走樣就會很難控制,因此要先在台灣建立標準SOP、將它模組化,才可以穩定地輸出。
創業歷程的學習之路不間斷 行動比思考更重要!
「很多人都思考未來什麼會變,但很少人思考未來什麼不會變。」Iko建議創業者們在做未來方針的時候可以往這個方面去思考,不變的需求才有可能長久經營下去。而李佳祐也建議創業者們,可以從過往的案例中學習更多的視野以及宏觀的做法,消化後成為自己的知識養分,在未來面對問題時也有一個依據參考。並且強調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資訊化,如此一來可以針對社群、客戶、銷售等內外部資料進行交叉比對,找出下一個可行的商品。
最後廖國明提醒大家,創業前要先問問自己「錢、權、夥伴、產品、顧客」五項中,至少要有一件事情是自己打從心裡熱愛的,不然在草創期以及擴張期碰壁的時候就會容易撐不下去,「如果這5件事都沒有你真心喜愛的,我勸你不要創業!」廖國明笑道。再加上廖國明認為很多創業者想得很多但做得很少,其實行動力比思考力還要重要,做錯了又怎樣?「做10件錯的事情只做對一件事,總比你想10件對的事情卻一事無成好吧!」廖國明勉勵食創家,想創業就行動,不怕嘗試錯誤、多方學習,一定會有成長收穫。
2023年3月23日由飲食專業媒體《食力》、飲食群募平台《拾光》主辦,《CYBERBIZ電商新零售》協辦的「創業食刻」講座齊聚對於飲食創業有興趣的百位群眾交流互動,前排由右至左為《食力》總編輯童儀展、星球工坊創辦人李佳祐、陽明春天品牌經理Iko 陳柔婷、湛盧咖啡創辦人廖國明。(童伯祥攝)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海外拓店如何長久發展?賣品牌更勝賣商品 從原物料到LOGO設計都是學問!
▶該如何贏得消費者信任?新進保健品牌的行銷第一課
▶放下設計師工作 接下火鍋名店家業!詹記麻辣火鍋如何以藝術結合品味 將六感台灣味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