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許多台灣食品業者有意投入ESG轉型但可能面臨不知從何下手的困境,2024年6月27日「台灣食品業ESG轉型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各界專家分享從雲端運算服務、預測性維護方案、烘焙業者ESG實踐案例、食品業碳盤查,共同解析台灣食品業ESG轉型發展趨勢、當前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並探討創新數位科技在助力食品業者加速實現減碳和永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撰文=李旻叡

永續發展的觀念在近年更加普及於各國政府及企業之間,尤其在各國政府提出的淨零碳排目標下,許多食品業者也希望能根據ESG指標-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調整企業自身的營運及發展方向。然而,對於想要實踐ESG轉型的台灣食品業者,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具體而言又該怎麼做呢?

由飲食專業媒體《食力》和飲食群募平台《拾光》所主辦、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新電子科技雜誌協辦的「台灣食品業ESG轉型高峰論壇」,齊聚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性專家-「AWS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生成式AI應用服務商務拓展資深經理楊書維(Matt Yang)、「MACNICA, Inc. Altima Company」經理喜多洋平(Yohei Kita)、「舊振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李立元、「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推動處處長李漢超,共同解析食品業ESG轉型發展趨勢、當前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並探討創新數位科技在助力食品業者加速實現減碳和永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俾助台灣食品業增強綠色競爭力,再創營運新高峰。

AI技術如何推動ESG?食品產業的綠色轉型新契機

提到亞馬遜,大家可能會想到兩小時送達的快速到貨服務、無人商店Amazon Go或是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企業文化等,但你知道這些服務都需要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簡稱AWS)作為基礎架構嗎?

AWS是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旗下的子公司,通過運算、儲存、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和AI等技術提供雲端服務,提高生產力和利潤、加速業務成長和推動組織創新。負責AWS在台灣市場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服務推廣的楊書維,談及食品生產和銷售,特別強調兩個生成式AI的重要應用-個人化推薦(Amazon Personalize)和預測分析(Amazon Forecast)系統,個人化推薦系統可以大幅提高業務價值包含增加每筆訂單的購買品項數、提高整體訂單金額、延長網站瀏覽時間等,而預測分析系統則有助於更好的銷售預測,進而達到降低庫存浪費、有效進行庫存清理計畫、縮短出貨時間、提升用戶體驗等。

除了改善企業營運、提高利潤之外,AWS還可以從三大面向幫助食品業者實踐永續發展。首先,AWS的雲端服務相比傳統的地端數據中心,可降低近80%的碳足跡,一旦開始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碳足跡更有機會在2025年時降低至高達96%,這將有助於企業達到更好的能源效率和減碳目標;其次,AWS提供客戶碳足跡儀表板,幫助企業即時測量、追蹤、管理和預測自身使用AWS所產生的碳足跡;最後,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食品業者可以選擇適合的包裝大小和材質,進而減少包裝浪費、降低運輸成本、減少碳足跡,並節省包裝成本,朝向更永續的包裝發展。

楊書維表示「目前所有數據統計顯示,AWS是全球最安全的公有雲廠商;在效率方面,也能做到3.6倍的能源運用進而有效降低成本。」2024年6月AWS已宣布預計在15年內將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台灣設置「基礎設施區域」(Infrastructure Region)投資計畫,台灣專屬資料中心的興建,相信可以提供在台企業使用到更完整的服務,也會為台灣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技術進步。

楊書維於資訊服務產業任職十多年,過去專注於客戶分析、風險管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之應用及市場推展,目前擔任AWS生成式AI應用服務商務拓展資深經理,負責AWS在台灣市場的生成式AI應用服務推廣。(童伯祥攝)

透過預測性維護方案大幅提昇食品及飲料業生產力

來自日本的MACNICA集團,自1972年創立至今已有50多年,擁有豐富的半導體、網路、安全軟體及防禦系統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提供客戶綜合性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喜多洋平指出,目前日本食品飲料製造業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計劃外的生產線停機、食材浪費、食品品質提升以及有經驗人力的短缺,因此提升設備綜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簡稱OEE)成為當前日本食品製造業者極為重視的議題,而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簡稱PdM)就是能提高OEE的一大關鍵。

過去設備維護都是在設備發生故障後、或定期檢查維修才進行,但以設備維護最重要其中一個項目-馬達為例,馬達的維護作業通常需要兩人一組進行維護,維護作業本身也非常不容易進行,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安全確認,如今業者更需要面對設備零件費用高漲、維修人力短缺等問題。因此,Macnica導入Mpression智慧馬達感測器(Mpression Smart Motor Sensor,簡稱SMS),在日本國內已與許多食品飲料業者合作,其中包含了在日本國內設有4座製造工廠、從霜淇淋混合物到甜筒和機器製造都包辦、擁有許多大型設備的霜淇淋製造商「Nissei日世霜淇淋」。

所有食品、飲料製造的生產線常會發生的典型問題,包含重要設備的異常停機,只要發生一次,生產線上的材料就無法使用,進而造成食物浪費及機會損失,並且需要花費時間恢復運作,特別涉及需要殺菌、滅菌過程,或是拆除零件較複雜的大型器具,在排除問題及復原上通常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SMS可以識別出設備故障的前兆,並能有效迴避故障的情況,也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比對,調整維護跟更換零件的週期。

喜多洋平表示,以SMS數據作為基礎,就可以在時間相對寬裕時進行維護,整體來說可以更加彈性地設計與執行維護計畫,且相比於其他狀態監視裝置,SMS除了可以獲取數據、數據信賴度高之外,還有分析、評分等功能,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只需要把SMS裝設在馬達外殼上,就能定量、視覺化馬達狀態,並精準診斷馬達是否故障,且簡單好運用,使用者不需要非常深入了解所有馬達的專業知識。

MACNICA集團代理全球半導體、網路、安全軟體及防禦系統等尖端技術,並提供客戶綜合性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喜多洋平(左)擔任MACNICA集團旗下公司 Altima Company經理。(童伯祥攝)

綠色食材與永續經營 烘焙產業的ESG實踐

舊振南1890年在台南經營菓子製造業,二代接班後搬到高雄,當時還只是一間街邊小餅店,歷經店面擴張、品牌重新定位、通路拓展與創新、數位轉型以及產品服務創新,如今舊振南提供4大系列產品,包含伴手禮、喜餅、手作體驗和下午茶,擁有196位員工、16個實體營業據點、6個海內外通路商、15個異業合作品牌、1個現代化食品廠,還擁有1個漢餅文化館體驗空間,長期致力於漢餅文化推廣,包含舉辦漢餅文化體驗活動、漢餅大師研習認證,甚至是出版《漢餅》專書。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等17項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李立元分享,2014年的油品事件和2020年疫情的衝擊,除了促使舊振南朝向更嚴謹的食安把關之外,包含建置食安實驗室、導入並通過ISO22000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及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多重把關每一個食安環節,SDGs指標第4項優質教育與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也是舊振南轉型的目標,並以五大面向實踐,包含永續善食、採諾承諾、永續飲食、環境永續和漢餅文化推廣。

李立元表示,除了持續推出通過潔淨標章認證的產品,面對逐年下降的台灣稻米消費量,打造全台灣第一個無麩質生產線EATMI,希望能借助無麩質飲食的趨勢,翻轉消費者對於米飯的刻板印象、打造米食文化的永續飲食;在採購上,選擇在地食材、優先支持在地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不僅是考量到可以享有即時與完善的售後服務、食材具有新鮮優勢,也能在扶植在地供應商帶動當地經濟的同時,藉由大幅縮短運輸程序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舊振南為解決稻米過剩問題開創EATMI品牌,用心研發以米穀粉製成的巴斯克乳酪米蛋糕。(張偉明攝)

在包材的選擇上,舊振南也積極實踐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轉型。從2023年開始,舊振南中秋節的包裝袋包含提繩部分也開始採用單一材質並選擇單一色印刷,以推動綠色包材的使用。舊振南主要採用的綠色包材包括:FSC認證紙張製作的提袋、環保油墨印刷的禮盒和宣傳材料。公司也積極響應政府的「限制產品過度包裝」法規,將產品包裝層數限制在三層內,並通過產品結構設計來減少包裝體積,提升產品的環保形象和價值感,同時兼顧美觀與環保減塑的雙重目標。

李立元認為食品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因此ESG中的「公司治理」尤為重要,他強調必須將食安風險降到最低,並指出SDGs17項目標下共有169個細項,建議想要投入的同業可以先仔細審視並選擇符合公司能力範圍的長期投資領域,踏出永續的第一步。

2012年李立元返台接手舊振南品牌經營轉型,不但傳承了文化,更嘗試多元佈局跨足電商,透過多角化經營與異業合作提升品牌能見度。(童伯祥攝)

食品業碳盤查的實踐策略

大部分企業的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進而加劇地球暖化效應,儘管實現「淨零排放」沒有行業差別,任何企業都應該盡責任,無法逃避這一責任,但研究報告指出,食品系統涵蓋土地使用、農業生產、消費與廢棄、配送與銷售等環節,其碳排放量大約占全球人為排放總量的3分之1,顯示食品業者尤其需要積極應對減少碳排放的挑戰。而企業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進行「碳盤查」。

「碳盤查」即是評估及辨識碳排放的關鍵點,食品業者首要了解他們在產品生產及服務消費者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才能有效進行減碳管理、降低碳成本。李漢超在叡揚資訊公司領導開發了「Vital NetZero零碳雲」數位化碳盤查系統,針對企業面臨的「碳焦慮」提供了ISO國際標準方法、綠色人才培訓及數位技能增能的綜合解決方案,解釋了食品業實施碳盤查的最佳實踐策略。

由於市面上缺乏碳盤查工具,許多公司只能依賴Excel進行計算。然而,根據叡揚資訊的驗證和調查,有9成的公司使用Excel產生的數據經常因為公式設錯、資料填錯等人為關係而使得數據錯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Vital NetZero零碳雲」數位化碳盤查系統應運而生,協助企業整理排放源活動數據,輕鬆分析並找出熱點,進行年度碳密度指標分析,並一鍵生成清冊報表和報告書。李漢超指出,這套碳盤查系統不僅提高了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精確度,還能大幅節省文書處理時間。對於擁有多個子公司需要合併報表的集團,透過資訊系統來收集、量測和檢查,不僅提升了數據收集效率,還增強了數據的細節度和盤查頻率,使上下游供應鏈的碳盤查變得更加容易實現。

「Vital NetZero零碳雲」領導開發者李漢超表示,現在投入碳盤查、政府有給予相關補助鼓勵,資訊業提供的數位工具可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永續轉型,建議食品業者不需要有太大壓力,其實無論公司規模大小都可以做。(童伯祥攝)

食品業應該善用數位工具實踐ESG轉型、提升綠色競爭力

總結來說,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相信越來越多台灣食品業者將投入ESG轉型,AWS的生成式AI應用如個人化推薦和預測分析系統,不僅能提高營運效率、降低碳足跡,還能通過雲端服務大幅減少碳排放;MACNICA集團則透過預測性維護技術,提升設備效率、減少生產停機和食材浪費;舊振南食品在轉型過程中,推動綠色包材使用、支持在地供應商,並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減少環境影響;而叡揚資訊提供的碳盤查系統,協助食品業者準確計算碳排放、提高數據分析效率,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通過以上例子,可預見充分利用AI、數位科技以及創新解決方案,不僅能加速食品業ESG轉型,也為實現綠色競爭力和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6月27日「台灣食品業ESG轉型高峰論壇」解析台灣食品業ESG轉型發展趨勢、當前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並探討創新數位科技在助力食品業者加速實現減碳和永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童伯祥攝)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35歲團隊撐起百年餅舖!舊振南如何吸引年輕員工搶當「古禮代言人」?
2024亞太永續報告分析出爐、台灣再奪冠!亞太區表現下降、企業面臨「SDGs漂洗」危機!
2024年台灣暨亞太永續趨勢報告公布!超過4成台灣企業設定淨零目標、近9成揭露溫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