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輸入規模成長幅度較高的商品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等。2023年疫情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亦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例如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唇部化妝品等。此外,本次調查中,南韓多項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展現亮眼成長力道。

撰文=未來流通研究所

2019年至2023年間受疫情影響,跨國供應鏈受阻、民眾生活型態與購物偏好轉變、出境旅遊人次下滑,使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規模迎來多元歧異的變化走勢。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輸入規模(重量)成長幅度較高的商品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腰果/堅果、冰淇淋、速食麵等。

2019年至2023台灣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圖片來源:未來流通事務所提供)

疫情後帶動部分商品進口 韓國成主要進口國之一

此外,2023年疫情過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亦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例如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等。商品進口規模變化不僅反映出民眾於疫情期間生活型態與消費偏好的轉變,以及餐飲、零售等企業大宗採購走勢,也可以同步看出品牌商與跨境貿易集團的商品布局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南韓多項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展現亮眼成長力道、躋身主要進口來源國外,部分進口商品結構亦朝向高單價品類集中。例如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天然果汁&果汁飲料、冰淇淋/冰棒、速食麵、香皂、嬰幼兒食品、化妝粉/粉餅、眼部化妝品、唇部化妝品等。且受惠於近年韓式餐廳市場快速成長,南韓進口生鮮食材與醬料規模亦顯著提升。例如2019年至2023年間南韓泡菜(酸漬外之調製或保藏泡包心菜)進口規模增長81.0%、胡椒粉/辣椒粉進口規模增長66.6%、清酒進口規模成長218.8%等。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抓取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規模數據(以商品重量為統計基準,排除通貨膨脹及貨幣匯率偏誤),並依據2019年至2023年疫情前後多年期成長指標進行排名,發布進口規模成長與衰退幅度前20大商品類別排名(排名資料已剔除進口規模極小之商品類別),並結合2023年單年度變化幅度,做為全面觀測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變化的參考基準。

2019年至2023年進口成長TOP 20:食品飲料占過半數 氣泡水風潮吹回台灣

2019年至2023年間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成長TOP 20中,食品飲料類商品即囊括11席,且2019年至2023年成長性TOP 4商品均為食品飲料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2839%)、禽蛋(+886.5%)、無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270.3%)以及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160.6%)。

無酒精啤酒:

無酒精啤酒2019年輸入規模僅45公噸,至2023年輸入總量已翻漲至1,326公噸,主要係受惠於2020年後荷蘭輸入規模大幅攀升帶動。2023年荷蘭進口無酒精啤酒重量佔整體進口規模比例高達93.3%、金額佔比達90.0%,遙遙領先位居第2、3位的瑞士與德國。全球無酒精啤酒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包括百威、海尼根、朝日、可口可樂等大型集團均積極布局。其中總部位於荷蘭的海尼根2020年將旗下海尼根0.0零酒精產品引進台灣後,3個月內即創下200萬瓶的銷售佳績。

汽水/氣泡水:

無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在2022年澳洲進口規模大增帶動下,進口規模自2019年的1,179公噸增長至2023年達4,365公噸。2023年無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主要進口國為澳洲與日本,進口重量佔比分別達57.2%及24.1%。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2023年主要進口國家為奧地利、南韓及日本,進口重量佔比分別達36.4%、35.1%及10.2%。

其中自南韓進口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規模於2022年後大幅增長,2023年進口總重與2019年相較翻漲幅度高達3091.4%(+5813公噸),奧地利與日本進口規模亦分別增長82.0%及108.0%。顯見近年在海外大受歡迎的氣泡水風潮已吹進台灣,不僅進口規模顯著攀升,更帶動泰山、金車、味丹、大江等知名本土企業積極布局,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好市多等零售通路業者也紛紛推出自有品牌氣泡水商品搶佔市場商機。

天然果汁&果汁飲料:

2019年至2023年間進口規模成長47.5%,2023年主要輸入國為日本、越南及馬來西亞,進口重量佔比分別達34.5%、12.8%及11.7%。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持續穩居天然果汁&果汁飲料最大來源國寶座,但近年受到東南亞國家、南韓與澳洲進口規模大增影響,佔比逐年縮減(2019-2023年間進口總重維持增長32.7%)。

盥洗用香皂/藥皂/化妝皂:

為本次調查TOP 20成長商品中唯一入榜的美妝保養類商品,2019-2023年間進口規模成長50.5%。2023年主要進口國家為中國大陸、印尼與南韓,進口重量佔比分別為30.3%、20.8%及15.9%。除做為主要代工生產基地的中國進口規模持續增長281.6%(+3134公噸)外,2023年南韓進口香皂總重與2019年相較顯著增長1911.6%(+2125公噸),帶動進口金額同步成長,並於2022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進口香皂總金額最高的來源國家。

2019~2023進口衰退TOP 20:受疫情影響 戶外用品與服飾進口減少

2019年至2023年間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衰退TOP 20中,服飾鞋包類商品佔據9席、食品飲料與美妝保養品各佔據3席、珠寶鐘錶佔據2席、育樂用品、個人用品及酒精飲料各據1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情期間消費者大幅減少外出的生活型態。

嬰幼兒食品:

2019年至2023年間進口嬰幼兒食品重量下滑57.3%,2023單年度進口規模同步下挫48.5%,主要係受到輸入規模佔比超過80%的最大來源國西班牙進口量大幅衰退所致。2019年至2023年西班牙進口嬰幼兒食品總重量下滑61.8%、2023單年度進口規模年減54.2%。

2023年嬰幼兒食品輸入國家中,南韓為唯一2019年至2023年間進口規模增長地區,至2023年已躍升為台灣第3大嬰幼兒食品進口國,惟量體與TOP 2輸入國家(西班牙、荷蘭)相較仍存在顯著差距。

戶外運動用品:

2019年至2023年間進口規模下滑31.1%。台灣運動用品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2023年進口重量佔比達82.8%,遙遙領先位居第2的越南(7.0%)。與2019年相較,中國大陸運動用品輸入量下跌33.6%,其中佔輸入大宗的一般體能運動用品進口規模下跌39.1%,為整體運動用品進口量萎縮主因。

美妝保養品:

2019年至2023年間化妝粉/粉餅/爽身粉、指甲彩妝與眼部彩妝進口規模均出現下滑,分別衰退25.0%、19.5%及18.3%。其中化妝粉/粉餅/爽身粉2023年主要進口國為日本、中國大陸及泰國,進口重量佔比介於16.0%至19.7%,金額佔比則以法國、日本及南韓最高,佔比介於19.5%至24.6%間。與2019年相較,雖然TOP 3輸入重量來源國價量齊跌,但南韓與法國展現亮眼成長力道,反映出高單價商品進口比例攀升趨勢。

2023年疫情後進口成長亮眼 二手服飾、旅行用品、唇彩進口量大增

2023年疫情過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包括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等。

二手服飾&配件:

2023年進口總重年增65.5%,主要係受到TOP 3進口國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進口規模增長38.2%至92.6%的帶動。2021年後在日本進口貨品單價大幅提升推動下,進口總金額逐年攀升,至2023年全台二手服飾&配件進口總價年增47.2%至133.1萬美元,不僅首度突破百萬美元大關,更創下2003年統計起始以來新高。

其中日本進口金額佔比達74.8%,遙遙領先南韓(12.1%)與中國大陸(4.4%),反映出日本在高價進口二手商品市場中的顯著優勢。代表性業者中,日本知名二手店業者2nd Street於2020年來台布局,目前全台已有30家門市。日本二手精品專賣店Brand Off在台已設立4家分店,並與PopChill拍拍圈展開跨境電商合作,每月上架超過1,000件日本商品。日本大型連鎖二手品牌海德沃福(Hard off)亦於2018年來台,目前在台共4家分店,2023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看好快速成長的二手市場規模,海德沃福已開放台灣地區加盟,預計至2035年全台將展店至100家門市,其中直營與加盟各30與70家。

旅行用品:

受疫情後民眾恢復旅遊出行風潮帶動,2023年公事包/旅行箱包與旅遊備品進口規模大幅成長。其中旅遊備品(成套)2023年進口總量年增167.9%,並以中國大陸為主要來源國。公事包/旅行箱包2023年進口總量年增36.5%,若以進口重量做為衡量指標,以中國大陸為最主要來源國,2023年進口佔比達88.4%。若以金額做為指標,則以義大利、中國大陸及法國為主要進口國家,佔比介於21.3%至31.5%,反映出義大利及法國進口商品結構集中於高單價品類的組成特色。

唇部化妝品:

受惠於口罩禁令解除,唇部化妝品突破連續3年的低迷進口走勢,2023年進口總量年增39.6%,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若以進口重量做為衡量指標,2023年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法國與日本,進口重量佔比分別為42.6%、14.2%及9.8%。若以金額做為指標,則以法國、中國大陸及南韓為主要進口國,佔比介於13.2%至34.3%間。與2022年相較,TOP 5進口國中,進口重量以日本年增54.7%最為顯著、進口金額則以南韓年增64.2%最高。

辛香料:

2023年進口規模年增幅度較高的品類中,有多項辛香料入榜,例如肉荳蔻進口規模年增52.2%、番紅花/咖哩辛香料/薑黃年增35.2%、丁香年增26.6%、茴香子/胡荽子等年增24.0%、肉桂年增11.1%等,推估部分原因係受惠於疫情後餐飲產業規模顯著復甦,以及韓式、泰式、印度等異國料理餐廳日益普及帶動。

此外,本次調查中2019年至2023年進口規模衰退TOP 20品項中,不少商品於2023年進口總量已逐步復甦,如眼部化妝品、褲襪/壓力襪、披巾/圍巾/頭紗、珠寶首飾&鑄幣、男用上衣/襯衫、嬰兒服飾/用品及隱形眼鏡等,反映出在疫情後民眾生活與企業採購恢復常態,商品市場重新趨於熱絡。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獲未來流通研究所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關鍵排行圖解】2019-2023台灣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藥妝店也以平價食品搶商機?一張圖看懂「藥妝藥局和美妝雜貨」產業現況與未來趨勢!
疫情後「訂閱制、外帶自取」不減反增!健康餐、雲端廚房與整合式服務成為消費新趨勢
進貨成本達40年最大漲幅,超過7成消費者有感漲價!你對漲價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