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雖為天賦人權,但也伴隨著監督義務。打造「食在安心」的環境,人人有責。近來冷凍肉、鳳梨酥、蝦味先等食安問題,即是政府接獲「吹哨者」舉報後積極查察破獲,顯示出民眾檢舉結合政府稽查量能遏阻黑心廠商的重要性。

1919全國食安專線 建立吹哨者獎金制度

為了鼓勵全民參與食安,建立全民監督防護網絡,因此整合四部會啟動1919全國食安專線,提供便民的單一服務窗口,並建立「吹哨者」檢舉獎金制度。民眾檢舉食安事件時,一般食品案件可以發給罰鍰實收金額20%以上的檢舉獎金;若檢舉攙偽或假冒、逾有效日期、使用違法添加物案件,依法檢舉獎金可提高。若是員工檢舉違法食品業者,檢舉獎金則可以再增加。由於吹哨者條款奏效,迄今計接獲食品檢舉及諮詢數萬通,透過民眾主動檢舉而破獲數件重大食安事件,顯示1919全國食安專線及「吹哨者」檢舉獎金制度促使民眾積極關注身邊的食安議題。

溝通全面化,設立食藥闢謠專區

在強化全民食品安全認知上,一方面在最快速度內公布合格與不合格的稽查結果與及廠商名單或商品名稱。此外,透過懶人包、網路社群傳媒如食用玩家臉書、LINE、設立食藥闢謠專區等途徑,蒐集網路上有關食品安全的不實謠言,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提供專業諮詢與相關正確內容,破解迷思,讓謠言止於智者,民眾成為聰明的消費者。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明定設立食品安全保護基金,將不肖廠商因為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而獲取之鉅額不法利益以及罰緩的部分提撥、依法科處並繳納之罰金等,作為提供消費者的訴訟相關經費及健康風險評估的相關補助。未來將持續推動食安保護基金,加強辦理食安事件受害者進行團體訴訟求償。

食在安全,產業與消費者雙贏策略

教育部自2014年度試辦,2015年度全面推動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並與衛生福利部會銜修正發布學校餐廳廚房員生消費合作社衛生管理辦法,規範供售校園之食品均應至校園食材登錄平臺進行登錄,以利家長及社會大眾可及時掌握學子用餐內容並追溯食材來源。透過這樣登錄、揭露及查核的機制,提供學校午餐透明化資訊,落實業者自律與全民監督,營造安全健康的學校飲食環境,讓家長放心,即是食安五環良性循環的最佳案例。

過去學校對於午餐食材來源不易掌握,藉由食安五環的推動,採取跨部會協力合作,加強源頭管控、食品查驗及餐飲衛生三級管理機制,針對學校午餐食材來源,一方面推動溯源蔬果專區,鼓勵學校採用四章一Q生鮮食材,一方面督導地方政府與農業單位輔導供售學校午餐食材生產者申請四章一Q,同時由地方政府教育單位鼓勵國民中小學約170萬學生受惠。

此外,精進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功能,強化跨部會資訊系統即時介接,整合校園食材登錄系統、農委會四章一Q資訊系統、衛福部PMDS系統等,即時揭露食材資訊,以利全民監督。目前全國各級學校(含公立幼兒園)計5,912校全面上線登錄,約435萬名學生受益 。平均每日資料登錄量菜色為10萬2,775筆、食材為16萬9,960 筆,網站查詢瀏覽累計人次達約1,525萬3,367人次(2016年6月迄今累計增加871萬6,209人次) 。

在查驗與管理上,由農委會全面監測學童團膳食材,衛福部查驗學校午餐半成品及成品,教育部平時即透過垂直管控,落實中央稽查、地方政府監控及學校自主管理等校園餐飲衛生的安全三級管理。2016學年度,中央辦理國民中、小學學校午餐及校園食品輔導訪視計畫,共完成22縣市所屬120校(總供應午餐校數151校)及40家團膳廠商或食材供應商輔導訪視工作。配合學校衛生法修法,地方政府每學年依法達成100%的訪視比例。從2016年迄今,不當食品及食材案件(含衛生與農業單位通知)共計301件,學校使用計98件,均已通知學校完成下架。

食安五環即是以食安一體的思維,結合政府管理、產業自律和民間參與三大力量的全方位共同改革,藉此將臺灣由食品衛生管理轉型成食品安全管理,打造食安新環境。

延伸閱讀:
【廣編企劃】環環相扣:認識五環,翻轉食安管理思維
【廣編企劃】10倍安心X10倍放心=100倍幸福食安哲學
【廣編企劃】安心〝環〞境,稽查缺一不可
【廣編企劃】重懲惡質廠商 你我掌握食權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