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品格養成,從惜食開始!建議父母可藉由帶孩子走訪農地實際體驗、採買食材時帶他們認識食物、烹調時邀請孩子一同參與,不僅能讓他們珍惜食物與生態,也能增加親子間的情感。

整理=編輯部

新冠疫情影響下,新鮮食物、包裝食品的銷售量提升,家庭共餐時間變長。如何從餐點中培養公民素養,涵養珍惜食物、保護環境的態度,是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重視的餐桌品格教育課題之一。

灃食教育基金會在2020年7月中旬邀請荒野保護協會與輔仁大學民生學院跨界舉辦灃食「良食脈動」講座,以「品格養成,從惜食開始」為主題,探討如何透過飲食來涵養下一代的品格教育。

灃食教育基金會與荒野保護協會與輔仁大學民生學院跨界合作,左起為荒野保護協會劉建隆秘書長、輔大餐旅管理學系柯文華主任、灃食教育基金會湯惟靜副執行長、輔大民生學院鄧之卿院長。(圖片來源: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擁抱大自然、親近生態
從「家庭教育」與「體驗」開始

現在孩子大多在都市中成長,很少有機會擁抱大自然,進而對食材、生態欠缺瞭解、少了一份親近。如果父母能營造適當的教育環境,並帶孩子走訪農地實際體驗、採買食材時帶他們認識食物、烹調時邀請孩子一同參與,不僅能讓他們珍惜食物與生態,也能增加親子間的情感。

荒野保護協會劉建隆秘書長分享了「生態友善」的觀念,從耕作體驗中去善待生態,讓環境更永續發展。當民眾實際造訪農村,走進農田,就能多了解食材生長的環境與背景,透過實際觸摸農作物來拉近與農田的距離,體驗大自然帶來的感動,也更清楚生態的重要。回歸日常生活中,不浪費任何一份辛苦獲得的食材,就能為生態保育盡上一份力!因此,劉建隆建議,在假日的時間,爸媽不妨帶著小朋友往農村、農地旅遊,以家庭教育的方式,一起為愛護生態努力。

體驗大自然可以培養孩子珍惜的心態。(圖片來源: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從產地到餐桌 小問題成大浪費

我們每天倒掉的廚餘,有多少是被浪費的呢?「剩食」指的就是原本可以或應該要被吃下肚的食物,但最後剩餘產生的浪費。以下這些就是食材原本能好好被利用,卻被浪費的幾項原因:

1、規格不符無法交貨
2、因運送過程出現損壞或腐敗而丟棄
3、賣相不佳,消費者不願意購買
4、採買過多食材,導致過期或不新鮮
5、為了精緻、好吃與美觀,在烹調時切除部分可食部位

這些都是生活中會發生的事情,那我們如何珍惜食物呢?

減少剩食各國妙招多
從簡易處著手珍惜食物

輔仁大學民生學院餐旅管理學系柯文華主任分享各國減少食物浪費的做法:法國與奧地利流行冷凍食材或食品,相較新鮮食物更容易保存,可減少47%的食物浪費;義大利政府制定反食品浪費法,以減少農場稅收的方式,鼓勵企業或農場將還能食用且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透過慈善組織捐贈給需要民眾;丹麥則是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家專賣過期食品的超商,消費者能以市價便宜3到5成的價格購得這些食品,讓過期或包裝損毀的物品,都還有機會重新被利用。

在亞洲,日本政府從文化方面著手,推動「30・10運動」的新應酬文化,聚餐時的「前30分鐘」在座位上享受美食,30分鐘後再與鄰桌客人寒暄互動,「最後10分鐘」由主人提醒大家品嚐料理,並且將剩下沒吃完的美食打包帶回家!

不僅是鄰國,台灣其實也開始推動減少食物浪費,如:即期品優惠、減少過度採購、捐贈仍可食用食材的惜福大賣場等措施,但要有效的解決剩食問題,可以借鏡其他國家推行成功的經驗,從政府、餐飲業者到消費者,每一個環節攜手合作,對減少食物浪費盡心力。

此外,柯文華也建議,身為消費者可以從以下6點開始改變,一起為節省食物資源、愛護環境努力!

1、吃在地、吃當季
2、適量購買食物
3、掌握冰箱食物的有效期限
4、剩餘食材再製,煮成粥、熬湯等
5、外食時打包未食用完餐點
6、少量多餐,不夠再點,避免浪費

為食物貼上保存期限標籤,精明管理冰箱是減少剩食的方法之一。(圖片來源: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環境的永續與美好,仰賴你我一份責任感。灃食教育基金會湯惟靜副執行長分享,最初的學習是模仿,「以身作則」是教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希望透過家庭餐桌上父母的引導養成好習慣,讓孩子了解惜食愛物的重要,從家庭教育與生活體驗開始,為下一代品格扎根。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每天浪費將近15萬噸食物! 食物浪費大國美國如何解決剩食問題?
剩食別丟棄!看看國外正夯的社區冰箱拯救食物
全球食物浪費達13億噸!佔全球4成人口的亞太區,你我行動將牽動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