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行動餐車從賣麵包到烤鴨都有,時常在夜市、市集發現它們身影,隨著時代與社群媒體興起,也創造出不同經營模式,就算行動餐車猶如遊牧民族,只要有口碑好能傳千里,有一群死忠粉絲。

在我們小時候,常常會看到那推著小攤車,沿街叫賣的小販,可能是好吃的杏仁茶、潤餅捲,也能是難得一見的雞蛋糕、蒸糕,之後也有許多攤車會在市集、夜市等地方,販售的餐飲類型也就更多元,擔仔麵、炸雞到滷味,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潮聚集,甚至會出現排隊的現象及就近即食的畫面。

疫情期間一度重創了可以隨走隨吃的飲食文化,但隨著生活恢復常軌,行動餐車的經營型態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不過雖然從早期攤販人力推車型態,逐漸因為動力方式的不同,而增加了包含三輪腳踏車、機車,以及改裝汽車等經營形式,對於消費者來說,若是能在觀光休閒的時候,在行動餐車旁買上一杯咖啡加兩顆可麗露,或是一份香味四溢的沙威瑪,可以說是為行程及旅遊的心情增色不少。

台灣的行動餐車從人力推車發展到腳踏車 最終進化到汽機車

美式的行動餐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曾出現在電影當中,最有名的之一就是「五星主廚快餐車」(Chef),而國內的綜藝節目中,像是「開著餐車交朋友」、「來吧!營業中2」,也都將行動餐車的形式結合在地文化,讓更多人在能感受到異國風情的特色。

為了能夠更快的開始營業,也會有部分業者事前先將像是配料、食材及可直接販售的商品,在家事前準備好,到了定點則可以簡化料理的時間,但是像是現煎牛排、印度拉茶或是烤玉米,不但必須在現場製作才會好吃,更重要的是透過香味及視覺的呈現,達到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的五感體驗,這也是行動餐車的魅力所在,因為大老遠就可以聞到,讓人垂涎欲滴的氣味,再加上餐車的布置與設計,更是吸引消費者主動上門。

以改裝類型來說,小型行動餐車通常以手推、腳踏車及機車為主,配置簡易爐具及料理台,而大型行動餐車則是以四輪車輛改裝,因為利用空間及承受的重量都更多,也能夠裝設更完善的烹調設備,也能夠在車體內外有更多的氛圍布置。甚至當還沒營業時,車體外的彩繪及事前準備的停放時間,都可能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但是同樣是是行動餐車的概念,早期的攤車多半料理方式簡單,行動工具的動力也較為安全,但是當美式風格的餐車開始盛行的時候,因為汽車本身的相關改裝規範,以及當改造的類似廚房一樣可以進行烹調的時候,在安全性及管理上,也就有了更多的限制愈要求。不過也因為投入這樣形式的創業者,人數不斷增加,法規管理上也有逐漸更符合,市場需求及鼓勵經濟發展的趨勢。

行動餐車到處漂泊 社群媒體助攻

既然是行動餐車,就不一定會都在同一個地方,有些經營者會跟隨著自己熟悉的合作夥伴,到各大特色市集或是主題活動來營業,有的則是會在不同夜市輪流,但當然也有不少行動餐車是只在,單一的夜市或是商圈活動,除了熟客更容易重複上門外,也省掉了一些需要四處尋找機會的不安定感。

自從社群媒體興起,再加上相關電影的推波助瀾,行動餐車的經營者即使,不在同一個地方固定營業,也有不少的忠誠支持者,會特別關注品牌的粉絲專頁及LINE帳號,隨著場地的更換與營業時間的調整,追隨著品牌的腳步,甚至有些限量及預購的餐點,也都能夠過直接聯繫的方式,確保消費者能買到,同時也能讓經營者的備貨準備更為精準。

隨著時代的改變,行動餐車的管理與經營形式,也有了更多元的面貌,不論是市集夜市、主題活動或是露營區,都更常見到行動餐車的身影,因此除了如何在改裝上符合法規要求,另外像是環境的整理、垃圾及容器的回收,以及餐飲衛生的要求,都是品牌持續營業的關鍵。

定價過高份量過少 多了新名詞「餐車刺客」

尤其是少數行動餐車的定價過高和餐飲份量過少,讓人有一種「餐車刺客」的感覺時,即便車子裝潢得很有特色,或是在網路上的名聲很響亮,畢竟消費者的體驗過程,若是出現的不好的感覺時,再次上門的機會就很不容易了。只有當消費者真的吃的開心、對價格及餐點本身都滿意,又能因為行動餐車的特殊情懷加分,才能一直維持消費者再次回購的機會。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行動餐車的轉型與創新》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18億商機的行動餐車創業熱!背後潛藏5大問題!
▶【業者心聲】從備料、擺攤到收攤,行動餐車的一天到底在忙什麼?!
▶【業者心聲】一再被檢舉只好不斷換地點!「為什麼手工窯烤披薩」說出行動餐車難以累積客群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