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因為疫情改變了許多國內消費者的習慣,國內休閒農場爆發式成長,但只有少數業者具備農業、休閒觀光以及品牌管理的能力,而許多主題、體驗設計、餐飲內容甚至伴手禮規劃,也開始有相當部分雷同,因此面臨大量觀光客的需求時,如何持續生存與提供承載量將是國內休閒農場的重大考驗。
因為疫情改變了許多國內消費者的習慣,尤其是因為戶外環境能讓人比較安心,也更容易幫助上班族紓壓,休閒農業的發展成了現在相當重要的內需旅遊一環。而雖然早先台灣存在相當多「先經營、後合法」的休閒農場,但這些年已經陸續納入政府合法的監管範圍。
相對一般城市觀光的旅遊型態來說,不少休閒農場或農業區的所在地較為偏遠,因為處在自然環境較原始的地方,所以當消費者要從都市開車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達時,常常距離成了一個考量的重點,但更重要的是包含是否能在當地過夜住宿或露營,也讓消費者會納入是否前往的評估範圍。
休閒農場經營主題與內容能否支撐1~2天以上的行程安排?
現有休閒農場申請規範中,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1公頃。但全場均坐落於休閒農業區內或離島地區者,不得小於0.5公頃,並且要提出經營計畫書。若是消費者花很長的時間到達後,因為能夠觀光體驗的範圍有限,設計的主題及內容無法支撐至少一個整天到2天以上的行程,就會降低消費者前往的意願,或是前往後產生了認知落差的失望感。
但從筆者過去因為不同政府計劃接觸到的業者中,對於市場發展、競爭者分析跟行銷策略的規劃,都相對不是這麼完整,只有少數業者具備農業、休閒觀光已經品牌管理的能力。但以台灣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經營主題相近的業者快速增加,而許多體驗的設計、餐飲內容甚至伴手禮的規劃,也開始有相當的部分雷同。
高達7成違反土地利用法規 面臨龐大觀光需求將不敷使用
另外根據監察院2017年調查發現,因爲「非都市土地」容許使用項目不包含露營場地的使用,更不能經營民宿,所以全台超過1700個露營場,有高達7成在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上是違反土地利用法規。而相當多的休閒農業發展區域正是高度重疊在這些地方。依《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成立的休閒農場,雖然能合法設置露營設施,但相對能使用範圍相當有限,若是面臨大量觀光客的需求時將不敷使用。
休閒農場能否提升自身內容與休憩承載量 將是未來重大考驗
過去因為有國際觀光客及陸客的旅遊紅利挹注,而且台灣消費者也習慣付出高額一點的費用出國旅遊,所以單點式的休閒農業體驗對現有的「休憩承載量」不是太大的問題,但當國內消費者只能在島內旅遊時,一直看到類似的觀光工廠、休閒農場或是農業區,以及跟過去精緻國外旅遊的體驗認知落差後,能維持多久的內需爆發式成長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快速成長的的休閒農業商機存在著隱憂】
延伸閱讀
▶夜市迺來迺去都一樣!沒特色的夜間經濟怎麼支撐國內旅遊?
▶疫後新生活啟動!台灣休閒農業如何把握108億觀光商機的新機會?
▶體驗正港台灣精神!會讓你手髒的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