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透過不斷的研發創新,除了降低食品運送等成本之外,也革新了食的型態,展現未來餐飲新體驗的可能性。
撰文=陳韻竹
管狀、貝殼狀的義大利麵,在包裝中蓬鬆佔空間,無論是運送或是排列在貨架上都十分佔空間,但各種立體形狀帶給人們的視覺與口感享受很重要,麻省理工學院(MIT)的Tangible Media Group團隊,想出讓立體食物先變成2D降低運輸成本與儲存空間,但只要加水烹調就馬上恢復成3D造型,而且還可根據想像設計出更多變的立體造型。
由日本教授Hiroshi Ishii領軍的Tangible Media Group團隊,過去透過不同材質的結合等技術,讓紙張或布料突破其原始的材質狀態,有新型態的呈現。而2017年該團隊的「Transformative Appetite(轉型食慾)」計畫,更企圖改變食品的既有形象。
研發出的2D可食薄膜在泡水後會開始扭曲變形,也可在加熱後會分離破碎成小片段,最後長得與餐桌上熟悉的各式各樣義大利麵相差不遠。據研究人員粗略計算,一般的通心義大利麵包裝中大概67%浪費在包裝空氣,而這種「新型」義大利麵在變形前,就像是早已用於家具的「扁平包裝」概念,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與儲存空間。
Tangible Media Group團隊使用蛋白質、纖維素或澱粉等原料,製造具有不均勻密度分布的兩層基底膜,頂層質地緻密因此會吸較多的水,因此在泡水後會緩慢彎曲成型。此外為了控制這切彎曲行為,乙基纖維素(Ethyl Cellulose )最作為形狀約束的水屏障,可以調節可食薄膜表面的吸水率,來調整可食薄膜的變形方向等。而最終形狀可以先透過模擬軟體來制定,再藉由3D列印技術在薄膜表面印上特定圖案或線條的乙基纖維素。
Tangible Media Group團隊也與波士頓高級餐廳主廚合作,運用這可食薄膜在廚房中創造了幾道菜,甚至利用捲曲成管狀的薄膜包進魚子醬,是傳統食品較難呈現的新樣貌,也因此展現了未來餐飲新體驗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全球首例人造雞肉條問世 預計2021年上市開賣
▶翻轉你對食物的想像:3D食物列印機
▶養菇一定得伐木嗎?創新食農找出生態平衡的新方法!
參考資料:
▶Transformative Appetite
▶MIT researchers 3D print shape-shifting noodles in bizarre culinary research project
▶MIT researchers play with food to create 3-D sha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