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在有幫助】位於嘉義縣民雄鄉三興村的國立中正大學,以「重構大學路」為名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希望為校址改名議論解套,並發起「護芒果樹運動」,讓過往缺乏溝通與彼此參與的地方,產生互信並持續溝通互動,,且運用社群與網路特性,紮實記錄當地文史,也再生地方記憶,讓半工業半農業的民雄地區成為「民雄學」。
採訪·撰文=張語屏
談起民雄,以往總只讓人想起著名鄉間軼事的「民雄鬼屋」,然而民雄曾有豐富的人文與農業發展,經濟作物從甘蔗、芒果,到現在的柑橘、鳳梨、與鵝肉,還有其所在的地方人、地方事,更值得關心。
從大學路到護樹運動爭議 解鈴還需繫鈴人
民雄的五穀王廟在1989年提供110公頃面積,無償捐出其中60公頃,促成中正大學在民雄鄉設校,設校以來與周遭社區互動良好。然而,校址舊址原為「嘉義縣民雄鄉三興村陳厝寮260號」,在2005年因呼應國際化,改為「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引發熱議與社區的不理解。
在中正大學東側門旁的公車站牌顯示所在地標識為「陳厝寮」。(張語屏攝)
中正大學因校區周圍交通事故頻繁,影響當地人身安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8年以「前瞻道路品質提升計畫」,改建大學路上的中央分隔島,卻必須移除校門口前81棵日治時代所留下的百年芒果樹,再度引發社區居民反彈。大學與地方社區的溝通窒礙難行、民眾忿忿難平。
大學路的芒果樹,在2020年5月移至中正大學留存照護。(圖片來源:中正大學)
重新解構大學路 讓大學進入社區、也讓社區認識校園
長年投入媒體觀察教育、有「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建置豐富經驗的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引領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團隊與「鳳梨急行軍社團」學生團隊執行與交棒傳承,記錄民雄文史,展開一系列的社區活動。
管中祥表示,由於熟悉公民參與社會運動的運行,從2018年的護(芒果)樹運動起,開始和中小學辦理一年一度的芒果文化節,讓師生與社區之間開始互動。
2019年開始,中正大學USR計畫團隊與東榮國小、豐收村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戀戀芒果火燒庄」校外鄉教學,同時也是豐收村第一次以芒果樹為主題的文化活動,讓近百位居民及師生共同參與。(圖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藉由民眾提供老照片 讓自己人訴說在地事
管中祥也說,「善用傳播資訊的本業,從學校所在的三興村拓展到其他村落,沒想到民眾陸續口耳相傳,提供從1930年之後不同家族世代在民雄所拍攝過的照片集錦,讓學校圖書館提供空間,辦理常態性老照片展。也在民雄菜市場裡舉辦,也由照片提供者訴說他們的民雄故事,參觀與會者之多,令團隊很驚訝。」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認為,藉由「拋玉引玉」的價值,讓照片說故事,就能增進校園、社區與民眾相互交流的機會。(圖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在民雄菜市場的空間辦理「烈風光影」老照片展,吸引社區扶老㩦幼觀影交流。(圖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民雄學的課綱 就交給在地「鄉民」才對味
民眾親口訴說在民雄的生活記錄,不僅引起當地迴響,公民參與的精神也促成大學與社區的交流與彼此認同。而民雄學在大學校園課堂中,也有在地鄉民的參與,甚至由鄉民共同設計課綱。
管中祥所稱的「鄉民」,正是代表民雄鄉當地的農民與社區文史記錄者。經由學生提案並製作出民雄的物產地圖與地方故事,管中祥也與當地電台合作,擔任Podcast「我的民雄朋友」節目主持人,以聲音媒體呈現人物誌,介紹在民雄的年輕人正在做的事。
因為USR計畫 農夫自覺不再只是處理農務的農人
原本從事金融保險業的張智源,在2007年便因金融風暴回到民雄,15年來競競業業務農,目前專種玉女小蕃茄為主。「直到2020年了解『重構大學路』的內涵後, 一時讓我抬不起頭。」張智源自覺平日僅是在家鄉投入農務,所擁有的也是靠天吃飯,卻另有一群人如此推廣民雄學。
目前民雄正在半轉型狀態,有2個工業區、3所大學和1所高中,但仍保有鄉村樣態。「目前的城鄉狀態,它一定會持續發展開發,如果來自各地的大學生會在民雄(中正大學)待上4年,只知道民雄鬼屋和鵝肉而已,錯過這裡豐富的農村和人文,就太可惜了!」
管中祥介紹張智源時,初期先入為主只以農夫印象認識他,卻發現他日常生活其實關心海洋生態、環境議題的節目企劃,是一位「有世界觀的農夫」。張智源表示,他從26歲從農至今,手心一直是向上,從這塊土地得到不少,他走出蕃茄園,加入USR計畫團隊,希望讓學生認識民雄農村地景和人文歷史。「我認為現在的農夫,不能只是處理農務工作而已,也要隨時關注世界、關注所在的土地文化,參與社區活動。」
山中村小蕃茄農張智源(右)為大學生介紹農園農事,也會跨出農田,在民雄街區走踏成為鄉間講師。(圖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張智源也向計畫團隊引薦民雄的女性農夫參與USR計畫團隊的「烈風講堂」座談,會在2022年4月20日以「小農女的田野日誌」分享,盼能被更多年輕人與社區聽見民雄女性農夫的觀點。
三代藥師兼紀錄者 精細描繪民雄街區
吳至鎧的父親吳嘉文是民雄鄉七星藥局第二代藥師,因長期在民雄做史料蒐集與記錄,收藏了豐富街區的老照片,憑著資料與記憶,美術手繪功夫厲害,也繪製許多1970年代精細的街區鳥瞰圖。同為藥師的吳至鎧,平時關心社會議題,擅長資料匯整與統合,希望在民雄學與重構大學路計畫的機會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中正大學周邊的地方故事,提供給大學生,潛以默化民雄地方文史教育。
民雄七星藥局第三代藥師走出藥局,走讀社區。(圖片來源: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藥師買下藥局旁的一樂酒家 再生地方文史記憶
在民雄市場中的七星藥局有60幾年的歷史,吳至鎧回嘉義也著手與父親將藥局重整,手工打造木質空間,賦予三代傳承和民雄地方記憶的空間。吳嘉文也在2014年買下了藥局旁日本時代有80年以上的「一樂酒家」老建築,透過文化部老建築再生計畫與在地文史協會共同修復工程至今,將在2022年正式開張。吳至鎧表示,希望透過這些空間,在菜市場辦老照片展、不斷辦理活動以環境教育方式,讓民雄記憶能保存下來。
大學生會離開而教授一直都在 對社區可有許多貢獻
「大學生四年後會離開,但大學教授大多時間都會在同一個大學裡,對大學所在的社區可以有很多的貢獻,大學原本也必須擔起地方的社會責任。」管中祥認為大學原本就須善盡在地方社區的社會責任。
善用網路與實體互動平台 永恆記錄公民參與軌跡
他也與計畫團隊,以民雄的平埔族原名「Dovoha」(烈風)為名,持續建置完整的人物報導與故事及民雄地方史料,以GIS記錄詳實4~5個村落地理位置與人物故事,記錄當地文史,再生地方記憶產生新價值。吳至鎧也將與管中祥媒合的團隊,在未來將成立社區文化行動辦公室,讓計畫不斷活化,持續民雄學。
不論是教學或是社會議題的處理規劃,都能看見管中祥創建「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在媒體觀察教育的核心精神。圖為管中祥與辦公室內馬克斯精神語錄合影。(張語屏攝)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名稱: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
計畫團隊大學:國立中正大學
【受訪對象】
計畫主持人:傳播學系教授 管中祥計畫簡介:中正大學為地方型的大學角度出發,思考如何讓在地的歷史文化與生態,成為城市發展的基礎。與在地居民及大學師生的公共討論與公共參與,共同思索與促成城市發展的未來與永續。計畫實踐場域從原本的民雄「大學路」沿線(三興村、豐收村),逐步擴及民雄全鄉。由學校所在地逐步外展,先認識、關懷最近身之處,再踏實地擴大範疇。建置「Dovoha在地資料庫」網站,將計畫口述史訪談、田野調查、社區參與、課程學群,以及再生產的成果統整於資料庫。網站採CC授權推廣與共享。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新住民料理】用南洋菜調理婆媳問題?長庚大學新住民社區深耕計畫 喚醒女性自主力量找回文化交融的契機
▶超高齡社會再造竹林商機是否有機會?嘉義USR計畫攜手農民成為生態保育與綠金經濟第一陣線
▶【友善飼養】竹碳竟能提高換肉率!中正大學用竹碳改善飼養環境 讓火雞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