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湯匙是韓國人不可或缺的進食器具,從遠古以前流傳至今,韓國的湯匙握柄依舊保持又厚又直的形狀。
撰文=周永河(주영하,飲食人文學者)
朝鮮半島與中國或日本不同,至今幾乎仍然只使用湯匙和筷子2種餐具,只是把中國古代的青銅材質換成不鏽鋼。既然如此,朝鮮半島的湯匙是以何種樣貌流傳下來的呢?
朝鮮時代平民使用木湯匙,甚至喪禮也需要!
朝鮮時代的君王主要使用銀製的湯匙吃飯,銀的特性是遇到有毒物質會變色,在君王的餐桌上還兼具試毒的功用。兩班士大夫則主要使用黃銅製的湯匙,至於窮苦人家就只能使用木製的湯匙了。雖然不敢奢望使用昂貴的黃銅湯匙,不過就連18、19世紀住在山谷的人們,也都覺得黃銅製的湯匙很好。
不過,木製湯匙並未因此被忽視。無論王室或平民,在喪禮上都使用木製湯匙,據說一定要使用柳樹製成的木匙。因為人嚥氣後有可能會再次甦醒,所以從前的人會將遺體存放在單獨隔出的房間一晚,第2天再清洗遺體,為其穿上壽衣。穿好壽衣後,喪主會將亡者前往地府需要的銅錢或米粒放入遺體的嘴中,即所謂的「飯含」,這時就要使用柳木匙。
《世宗實錄》中出現的木匙便是飯含時所使用,喪主一邊用柳木匙舀米粒入口,一邊喊著:「1千石!2千石!3千石!」才能讓亡者一路好走。柳木被認為可以驅趕鬼魅,因此才使用柳木匙。《檀園風俗圖帖》的〈酒館〉畫中,有一位富商正拿著大碗裝飯,他使用的湯匙也是木製的。
韓國湯匙文化可追溯到17世紀前半,湯匙厚又直、吃湯飯更方便
韓國湯匙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者鄭義道先生,由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測,從17世紀前開始,人們使用碗壁深且直的白瓷大碗當作飯碗,於是匙柄逐漸轉為直線型態。這可能是因為大同法(譯註:「大同法」是朝鮮稅收制度,依據土地多寡,上繳米糧及布匹。)也約略在同時期於朝鮮全國實施,穀物生產量提高,民間食用的穀飯量也變得更多,讓裝飯的沙鉢或周鉢也因此變得更深,碗壁呈垂直狀。鄭義道認為,隨著每餐享用的穀飯量增加,飯匙的匙柄因此變直、厚度增厚,匙面則從柳葉型轉為接近圓形。
筆者認為,湯匙匙柄變直的時間點,也可能是在17世紀以前。15世紀左右,兩班男性們早已在單人桌上獨自用餐。飯碗近在眼前,沒理由要使用匙柄彎曲的湯匙吃飯,反而是匙柄短而直的湯匙更方便。而且當時常吃的是糙米或大麥煮成的飯,湯匙的用處就變得更加重要;想要多舀一點飯和湯入口,自然會選擇匙面寬的湯匙。
雖然從15至16世紀墓中出土的湯匙,匙柄都是彎的,但那些湯匙很有可能不是日常用品。到了17世紀,人們大多使用直式匙柄,於是彎式匙柄的湯匙便不再生產;17世紀以後墓中出土的湯匙則都是直式匙柄了。
內容來源=《餐桌上的韓國人》,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餐具這樣擺才對!輕鬆學會各國餐桌上的秩序
▶用美味料理收服歐巴的心:韓式牛尾湯
▶醬料和炸衣,就是世界各國炸雞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