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近年來,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在全國各地設置有1100多處「道之驛」,讓在地的小農集中在一起,進行「地產地銷」。道之驛類似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不同的是它設在一般產業道路,型態有如鄕村型的購物中心,週邊有餐廳、麵包店、在地工藝品店等。
前不久,我受邀到宜蘭,和多家經營休閒農場的業者演講,並進行交流。參加者大部分都是農家的第二代,從原本務農為主的模式,朝休閒農場的新型態方向邁進。
最近這幾年,我除了關注企業經營與商業創新發展,更對農業的發展和地方活化做深入的研究。我深信,農業是台灣未來的機會,尤其看到很多新世代年輕人的共同参與,内心充滿期待。
在關注台灣農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地方偏鄕資源的不足、缺乏活力。近年來,大家開始希望以「地方創生」來促進地方的進步。
日本地方創生的產物「道之驛」
過去到日本各地旅行,經過產業道路附近的「道之驛」時,總會下車進去逛逛,看看當地的特產與農產品,順便買一些回去送給親友或自己使用。我想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經驗。
「道之驛」其實就是一種農產直銷賣場,讓在地的小農可以集中在一起,進行「地產地銷」,無論當地或外來的消費者,可以買到在地的商品,讓供需雙方都便利。我一直認為這個模式很適合台灣的農村,可以給分散在偏遠鄉鎮,產量有限且行銷不易的小農帶來希望。
日本近年來,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以縮短城鄉差距,在全國各地設置有1100多處「道之驛」,賣場面積約300~1000坪不等。附近小農可以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在這𥚃銷售,由於沒有經過中盤商,農民自行訂價,消費者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同時也增加小農的收入。
道之驛類似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不同的是它設在一般產業道路,型態有如鄕村型的購物中心,以在地農產品為主,週邊有餐廳、麵包店、在地工藝品店,另外設有簡易兒童遊樂場,同時也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外來旅客當地旅遊景點,和住宿旅店的情報。
日本在全國各地設置有1100多處「道之驛」,讓在地的小農可以集中在一起,進行「地產地銷」。(圖片來源:重仁塾提供)
道之驛的實例,看看「Farm Do」怎麼做
我認識一位日本友人岩井雅之先生,他經營一家叫「Farm Do」的公司,協助小農將辛苦種植的東西,透過他的商場銷售,小農只要把商品擺在賣場,顧客結帳方式和一般超市一樣,只要能提供品質好的農產品,小農不必自己顧店,減輕工作的負擔。
岩井先生出身農家,從小看著父母辛苦務農,出社會後一心想做可以幫助農民的事業。早期,他販賣農具、農藥、肥料、苗種等。
有一天,一位老農問他:「我種的小黃瓜很好吃喔,可以在你的店𥚃販賣嗎?」這句話給了他新的靈感,於是在店内設置一個小櫃位,銷售附近小農的蔬菜、水果。漸漸的,愈來愈多的農家把東西拿來銷售,顧客也紛紛上門,這個副業反而愈做愈大,逐漸變成大型的蔬果連鎖店。
岩井先生為了要保持蔬果的鮮度,在產地附近設置多處集配所,每天用貨車將現採的蔬果直接送到門市。目前「Farm Do」已和群馬縣的五千家小農簽約,小農每天清晨採收後,就直接運送到集配中心,依指定之規格自行分裝、訂價。如果對自己的品質有信心,可以把價格提高一點。
道之驛設置櫃位,以銷售附近小農的新鮮蔬菜、水果,促進「地產地銷」。(圖片來源:重仁塾提供)
道之驛的模式在台灣可行嗎?
即使有賣相不佳的產品,如扭曲變形的醜蔬果,或是產量不多的,也照單全收,只收取合理的手續費,讓小農有比較好的利潤。在一般超市或農業直銷中心,也很難做到這樣,但這正是「Farm Do」堅持的經營理念「支援小農,提高小農的收入」,這個理念得以和小農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也讓消費者受惠。
台灣各界都開始重視農業復興、農產行銷、社區再造、銀髪照護、共好商業模式、循環經濟等議題,其中若能在全國各郷鎮設置「道之驛」,這是「地方創生」最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本文獲重仁塾授權刊登,原文標題:《 道之驛一小農的好幫手 》】
延伸閱讀
▶製作麵包得看月亮的臉色!這家位於日本深山的麵包店為何這麼堅持?
▶日本香草小農怎麼賣到全國?延展性設計與廣告文案很重要!
▶地方美味怎麼被看到?利用背景故事與食譜,傳達在地食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