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保健食品的原料來源大致可分為動物、植物、微生物類及其他。不論是何種類別的原料,在開發時均須透過多項研究實驗來證明其功效。而相同原料的萃取物,使用不同製造方法,最終效果可能也有差異。建議民眾在選購保健食品時應仔細挑選經過驗證可信賴的產品。

保健食品不論是用吃的、喝的、還是吞的,能發揮保健功能的重要關鍵在「原料」!究竟保健食品原料的基礎知識,你了解多少?現在一起來探索吧!

保健食品原料可分為4大類

保健食品原料來源大致可分為動物、植物、微生物類、其他類(例如礦物質等)等4大類型。動物、植物原料主要是將動物或植物的特定部位以萃取或乾燥磨碎等方式加工,取得所需要的保健功效物質,例如市售葉黃素產品原料,主要由金盞草(金盞花)萃取而得;膠原蛋白則是由動物組織如魚皮、魚鱗或豬皮部位製成。

在台灣,許多動物、植物的保健食品原料皆仰賴國外進口。微生物類包含益生菌及其發酵產物、靈芝樟芝等真菌類、蔬果發酵物(俗稱酵素)等原料,台灣在此類別擁有較好的原料產製與研發實力,目前由國內業者生產供應原料之比例亦高於動物類與植物類。

新原料需通過重重考驗才能誕生 能否熱賣則靠時運

一項具備保健效果的新原料素材,研發過程不容易!新原料的開發過程中,需以不同的研究試驗確認功效性、食用安全性,因此要投入不少經費與人力。在確認功效、安全性後,不代表新原料就此一帆風順,想要成為暢銷原料還須天時地利人和,包含要有好的推出時機、投入大量行銷宣傳資源,教育消費者使其信賴並熟悉原料,才有機會成為熱賣產品。

只不過,對一般消費者來說,要辨別原料是否真「有效」,真的不容易!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王上達表示,要證實保健食品素材的效益,至少需要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作為參考依據,若只是體外試驗、細胞實驗層級的證據,支持力則有限。

不過,綜觀市售保健食品宣傳,消費者其實難以一眼看出產品宣傳的實證功效,究竟來自哪一種實驗層級,且行銷內容又可能大於實際科學驗證。舉例來說,膠原蛋白是否有延緩老化、維持皮膚Q彈膨潤的效果,至今仍未有足夠文獻支持,但消費者早已被成功教育「膠原蛋白有美容效果」,使膠原蛋白類產品暢銷不墜。又例如木耳並未含有膠原蛋白,但有膠質口感,因此有產品行銷刻意混淆,以素膠原蛋白名義推廣,讓消費者做出與膠原蛋白相同的養顏美容聯想,亦是行銷大過實品的案例。

不說你不知道:同樣原料名稱 內容未必完全一樣

一般食品原料名稱簡單明瞭,若寫「砂糖」就不會是黑糖,但在保健食品世界裡,原料即使同樣名稱,含有成分未必相同,假設有一原料名為「菠菜萃取物」,雖然原始原料都是菠菜,當使用的萃取溶劑、萃取技術不同,最後留在萃取物中的成分與濃度可能就會不同,能夠期待的效果自然不同。

因此,即使是同樣素材製作的萃取物,擁有相同名稱,若使用不同製造方法,最終可達到的效果即可能有差異,該素材萃取物的相關研究成果也可能無法一概適用在所有同名原料上。但這些細節需要專業知識方能辨別,消費者也未必能直接在產品資訊公開資訊中獲得。

因此,許多原料業者會將自家研發的原料成立品牌,以品牌原料行銷,與競品做出區隔差異。只是品牌原料是否都有做過功效性驗證的研究?又做到什麼層級?則又未盡相同。

保健食品不要只是吃心安 更要多做點功課

由於保健食品能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輔助人體維持健康,相較於等到發生疾病後再治療,能夠持續維持健康對於個人、整體社會來說都是更好的方式,因此國內、外的產界與學界都努力不懈地投入相關研究開發。而我們在選擇保健品時,也不要只相信廣告宣稱,仔細挑選經過驗證可信賴的產品,才能達到希望的保健效果,同時也是珍惜這些保健食品原料投入的研究心血。

【本文出自食力Vol.30季刊《販賣健康是門好生意!1600億的保健營養商機大餅 網紅、媒體、營養師都搶著賣》】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葡萄糖胺對關節真的有幫助嗎?選擇哪些成分的效果更好?
想佈局保健食品商機?一次剖析不同消費族群在意的20大保健食品功效趨勢
新消費者與品牌爭相擠入!破1600億的保健食品大餅如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