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Uber於2024年5月14日宣布將以9億5千萬美金併購DeliveryHero旗下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細看foodpanda在全球市場版圖,亞洲市場在2023年小幅衰退,在歐洲反而大幅成長。而台灣在亞洲市場僅占6%,股權又為負值情況下,需要增值或大筆資金挹注才有機會翻正。

來談最近討論熱烈的話題。foodpanda的台灣事業要跟Uber Eat結合這一件事。看媒體的報導,內容大致上為「Uber Eats簽署了併購DeliveryHero旗下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的協議」,雖然不了解台灣外送事業的實際範圍,但從預估交易金額9億5千萬美金來看,如此龐大的金額,應該包含的範圍不小。買賣的金額會大,賣方應該都是惜賣,但最後應該是有很難拒絕的理由,才會有機會讓這交易浮上檯面,為何DeliveryHero會想放手?試著從DeliveryHero公布的相關訊息來推測,如果是你,你是不是也會這樣做?

foodpanda在歐洲市場迅速成長 亞洲反而小幅衰退

從DeliveryHero所公布的訊息,雖然foodpanda的亞洲市場,在2023年度為所有全球市場中,為收益占比最高的35.64%。但亞洲市場如果用2022年跟2023年的收益相比,亞洲市場收益從2022年的歐元38億3百萬歐元,小幅衰退到2023年37億2千9百萬歐元(-1.95%)。

而同期,第二大市場MENA(中東及北非地區)則從2022年的22億1千8百萬歐元,成長到2023年27億歐元(+21.73%),第三大市場歐洲則驚人的從2022年的9億8千萬歐元,成長到2023年15億5千2百萬歐元(+55.31%),在歐洲多了接近一半的營業額。當一個市場停滯。要再突破可能要再大投資,而另外的市場大幅成長時,經營者會想集中火力到其他成長市場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

台灣收益占比在亞洲不高 股權赤字需大筆資金翻正

而好奇的是亞洲市場內2023年台灣市場的收益到底多少?詳細收益不清楚,但從已經公布的台灣市場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網站成交金額)16億歐元,跟整個亞洲市場的GMV26億9千萬歐元相比,台灣只占整個亞洲的6%。從這個邏輯反推foodpanda在亞洲市場的其他國家收益應該也不小,或許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DeliveryHero才不會想放手全部的亞洲市場。

但為何是先處理台灣市場呢?根據2022年以及2023年財務報表提到,foodpanda Taiwan的股權分別為負2億1千1百萬歐元,以及負2億1千萬歐元的情況下,雖然淨收入在2022年到2023年已經有大幅改善,但foodpanda Taiwan看起來是有需要新資金的可能。在母公司想集中資源,台灣市場對全球整體的占比不高,以及潛在的資金需求下,如果是我,也可能會把正在改善體質(有機會售價高)的市場放在首波名單上,由別人來接手這個在成長的事業。

對買家而言,買到還在改善體質中的台灣事業,從foodpanda Taiwan2023年的股權還是大約在負2億歐元的程度來看,不是透過增資,要不然就是要有巨人等級的獲利,才有機會把股權翻正。從亞洲的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在亞洲的這些外送事業,要能有巨人等級的翻轉,在未來有會有哪些待解決的潛在課題,先來看下面3個。

待解決問題一:Cost of Goods銷貨成本,外送人力的相關費用

看DeliveryHero全球在Cost of Goods銷貨成本裡面,關於配送的相關費用,例如外送人力等,對營業額還是占了不小的比例,如果要改變獲利,那控制這些配送的費用應該會是關鍵。雖然不知道台灣在配送相關費用的比例,但亞洲國家的少子化,應該是世界級的深刻問題,從同樣在少子化影響下的日本,其外送服務市場佔有率高達46%的一哥「出前館」的Cost of Goods銷貨成本來看,配送相關的外注費就來到日幣347億元,占營業額日幣514億的57%,要改善獲利,改變目前的配送費用決對會是決定關鍵。雖然台灣市場跟日本市場不盡相同,但同樣站在少子化海嘯第一排,未來要確保足夠的配送人員,要付出的高額費用代價,是可以預期的。

待解決問題二:Key Partner關鍵夥伴,餐飲業者的相關變化

這個跟上面提到的少子化也有部分關係。外送服務的最關鍵合作夥伴,其實就是餐飲業者,少了他們的合作,應該很難再找到如此能讓消費者頻繁使用外送的業態了。但如果這些餐飲業者的數量減少,是不是對外送業者會有重大的影響?根據日本資料銀行的調查,2023年為有史以來最多日本餐飲店選擇結束營業的一年。為何會這麼多店不做了?過去會讓餐廳想關門的原因,不外乎是生意不好導虧損而結束營業。最近有些有名的老店,在第二代不想接班,而又找不到人手幫忙的情況下,店鋪會選擇結束營業。

這樣的店多嗎?目前不多,但在人越來越難找的情況下,可以肯定歇業的餐飲店會越來越多。解決人力不足,提高薪資是可以改善,但薪資等營業費用高,長期來看勢必也會提高餐點價格以吸收費用。但漲價再加上外送費,使用外送的消費者就會變少。在人力問題環繞下的餐飲店業者變少,蠢蠢欲動的價格調整,這些外送業者的關鍵夥伴所遇到的問題,也是會影響到外送業者的獲利。

待解決問題三:Competitive Advantage競爭優勢,潛在的競爭對手

是不是在外送雙強聯手下,未來就不會再有競爭對手出現了?這個跟在變動的產業地盤有關。由於疫情後,消費者開始出門用餐,在外送動機逐漸消失下,外送業者就必須要開拓餐飲之外的第二個外送需求來增加營收。日本外送一哥出前館,在他們的決算說明會上就有提到,超市、便利商店、藥妝店等零售業者們的生活用品,將會是他們在未來讓事業再加速擴大的新方向。

但說到零售業者,便利商店,日本的零售一哥,日本7-Eleven應該也是看到這個商機,所以選擇不使用外送平臺的入口網站,反而自己開發出自己的外送平臺。在自有網站7now賣產品,然後自己再安排人員配送,不讓外送業者平臺獨大的氣氛濃厚。而台灣零售業者在這一塊也沒閒著,大型超市擁有自己的外送平臺網站外,連便利商店也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外送車隊。雖然應該這些零售業者都還是在測水溫,但未來如果整合了,自己同時是產品供應者,產品平臺,以及產品配送者的多重身份,把外送當成他們實體店鋪服務的延伸(用低價策略,或是點數交換等),那對純外送業者的影響應該是不小的。

那Uber Eats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是一件好事嗎?應該不會是壞事,因為foodpanda耕耘了這麽久,也累積了那麼多用戶,足夠證明這個需求是剛性的,雖然財務還沒完全走到平衡,但要是有更多銀彈的富爸爸接手,讓這個外送事業用另外一個模式繼續存在,應該也是消費者會期待的。處在太外部無法預測的變動經營環境下,外送事業真的太困難,也感謝疫情期間有這些外送事業服務,讓大家在那段時間有更多選擇,也希望這個交易能圓滿完成。

【本文獲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你認為台灣FoodPanda獲利如何?從數字推測買賣動機&隱藏課題挑戰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台灣外送產業重磅消息!Uber以9億5千萬美元現金購併台灣foodpanda!
熊貓超市5月底終止服務、生鮮外送不香了嗎?如何在高競爭外送市場維持競爭力?
Uber Eats揭曉2023經濟影響力報告:與外送員、消費者、在地商家共創815億元經濟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