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議題持續燃燒,贊成與反對兩派各執己見。產品的價格與價值雙向影響市場走向,消費者更需要的是理性判斷購買意願。

自從政府打算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之後,當然民間與政客之間各有立場,正反雙方吵翻天。

進口美豬,不缺讚成與反對的理由

正方代表如政府,以美豬早就進台灣了,只是之前的不允許含萊克多巴胺,而且加拿大豬比美豬更便宜,但是與其他西班牙豬等等加起來,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只有一成而已,不足為慮。

而且還有評論者質疑批評者「有人逼你吃嗎?」這大概會成為歷史名句。其實自由市場本來也沒什麼逼不逼的問題,只是想不想或吃不吃得起的問題。一切就是價值/價格的動力在背後支持,只是這價值包括了很多有形(口味丶健康)與無形(愛丶精神丶品牌)的成份在內。

正方理由不外乎美國豬難吃又有一股騷味,而且台灣人吃慣了溫體豬肉,冷藏冷凍的不好吃。而前幾日也有網站媒體,因為曾經報導餵了萊克多巴胺的豬不好吃,或是台灣豬吃餿水所以好吃這種不很科學的説法(後來這媒體主動撤文,值得嘉許)。

只看現在不看未來的通病

韋恩倒是注意到幾樣似是而非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進口豬現在市占率不高,不代表沒有成長機會,如果我們看近3年來豬口進口的數字,呈現一種成長的趨勢,未來也許成為二成丶三成也不一定。這種只報現在不看未來的近視眼,是這幾年台灣的通病。

還記得20年前美國要求台灣開放進口火雞肉的時候,情形與現在非常像,大家也是認為火雞肉粗、味道差。結果火雞肉已經大量取代雞肉飯的市場,也不會有人抱怨冷藏冷凍的不好吃了。

進口豬真的不好吃?豬肉製成品的口味可以用調味調整

進口豬就真的比較不好吃嗎?我覺得不盡然,進口豬其實進口國很多,等級也很多,一概否認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迷思。所以當我看到TVBS作了這項調查,比較台灣豬與進口豬作成的水餃,消費者的偏好。(當然這項調查算不上科學研究,使用的進口豬肉也不是美國的,而是西班牙的〈當然也不會有萊克多巴胺〉),不過還是可以讓我們參考。

在這所謂盲測中,消費者認為進口豬的水餃比較好吃,認為比較Q、多汁,這是不是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民眾:「基本上我分不出來,對我來講,這個(進口)裡面湯汁比較多,右邊的反而比較乾。」』『廚師張政:「冷凍的,你的Q度你的彈性,其實它也是有夠,只是說你需要中間,用調味料去把它做一個調整的話,其實基本上是分不出來。」』

台灣豬肉市場發展的走向,價錢成為影響因素

所以我們必須捫心自問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會在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之後影響了台灣豬的與市場的未來發展。

台灣豬比較好吃,是基於信念還是實際體驗?是宣傳教育出來的還是無法打破的客觀口感差距?

進口豬等級其實也分很多,不管是國別差異,或是美國豬就有分。大家是否還是覺得台灣豬一定比較好?

在價格考量下,即使口味上確有差異,是否會被價錢所彌補?尤其是如果如政府所説,台灣豬可望有百億的外銷市場,那台灣豬未來不是沒可能漲價。

眾說紛紜,消費者更應該理性判斷

韋恩認識的行銷大師説「要讓產品自己會說話」,也有前輩說「要優化行銷宣傳,先要優化產品」,消費者的購買,都是衡量價值與價格之後的結果。藉由新聞的調查是提醒大家反思對台灣豬的認知,只有透過理性的判斷,而不是靠宣傳,台灣農產品的市場才會有長久的銷路,也才是健康的發展。

【本文獲韋恩的食農生活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進口的火雞肉飯已被接受,那進口豬肉呢

延伸閱讀

台灣豬標章11月1日正式開放申請!標章上路前仍需面對的3大挑戰
政府拍板2021年擴大美牛及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你該擔心嗎?
「美豬」其實早進口 現在到底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