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把食物包起來可以阻絕環境中的微生物,大幅延長保存期限,而保存期限一長,我們真正把食物吃下肚的機率也變高。

作者=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杜伯納(Stephen J. Dubner)
蘋果橘子經濟學網站作者,兩人擅長以招牌式的幽默怪誕寫作手法,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日常生活中的各項事物。



「食品包裝」聽起來是直接了當的問題,解決方法也直接了當:食品用了太多包裝,帶來垃圾山,所以我們應該減少包裝。以上是環保人士的標準論點,他們大力推動消費性商品—包括食物等—應該減少使用塑膠、紙箱與鋁箔包裝。

但是包裝的問題,其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回想一下,我們當初為什麼要包裝食物?因為把食物包起來可以阻絕環境中的微生物,大幅延長保存期限,而保存期限一長,我們真正把食物吃下肚的機率也變高。

黃瓜栽種協會(Cucumber Growers’ Association)的資料說,只需要1.5公克的塑膠包裝,就能夠讓黃瓜的保存期限從三天延長到十四天,還可以保護黃瓜不被「髒手」碰到。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用塑膠包膜托盤包裝蘋果,水果被撞傷(並因而被丟棄)的數量,將減少27%。馬鈴薯和葡萄也是類似數字。有一件事似乎過於簡單,沒什麼好提的,卻經常被忘掉:食物的保存期限愈長,就愈可能被人吃掉。

的確,如果我們吃的食物都是自己種的、都使用地方食材,或是我們都願意買撞傷和爛掉的農產品,能否延長保存期限無關緊要,但真實情形完全相反。絕大多數的食物在全球流動,先是在雜貨店待上一段時間,然後在我們收藏食物的地方待上幾天、幾週,甚至幾年。如果你接受在我們的全球食物體系中包裝並不可免,你還得進一步了解幾件基本的事—如果你不願意接受包裝並不可免這件事,嗯……大概也不必讀下去了。

首先,以食物帶來的廢棄物來說,它們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具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會對農產品的包裝皺眉,因為最可能被丟棄的部分就是包裝。然而,如果去掉包裝、只留食物本身,在沒有包裝的情況下,食物本身會快速腐爛,最後被扔進垃圾堆,就跟包裝一樣。此外,腐爛的食物會釋放甲烷,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威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以上。

但包裝—除非是可生物分解的包裝—反而不會釋放甲烷。垃圾場如果設有甲烷處理器(這是不可能的事),就可以把甲烷化為能源;否則的話,把包裝、而不是食物,送進不環保的掩埋處,反而比較好一點。

第二,如果想節能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在廚房裡做的事,遠比食物包裝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重要。消費者扔掉的「食物」磅數遠遠超過包裝,大約是六倍左右。有一項研究估計,美國消費者大約扔掉自己購買的一半食品。英國的「廢棄物及資源行動計劃」(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主張,家庭如果不浪費食物,省下的能源將等同「讓路上減少五分之一的車輛」—好玩的是,這項計劃的縮寫「WRAP」,恰巧是英文「包裝」的意思。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丟棄食物造成的二氧化碳量,是丟棄食物包裝的三倍。

說了這麼多,我的重點是:如果你真心想要減少人類食物體系中的廢棄物,在你哀歎可惡的食品經銷商使用了這麼多的包裝之前,倒不如先改善自己平日在家的習慣,例如在購物時不要亂買一些自己最後不會吃、要丟掉的食物,並且減少廚餘,還有少吃一點。

最後,想為地球環境盡一分力,我們可以選擇能夠減少家庭廢棄物的食物包裝。這點可能並不那麼適用於農產品上,但許多食品的包裝都是經過特別設計,目的在方便消費者使用,鼓勵大家用完全部的產品,例如做成大開口(牛奶)、透明外包裝(袋裝沙拉)、包裝拉鍊(堅果)、可以倒過來放(番茄醬),以及避免食物卡在凹槽裡的平整容器(優格)。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如果我們不把桶子的底部刮乾淨,我們浪費的能源可能還比吃完食物後扔掉桶子的多。由於丟棄食物會帶來極高的環境成本,思考相關產品的包裝設計,可能還比思考「有沒有必要包裝」重要。

人為的生產,一定會帶來廢棄物。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當然要把食物的包裝視為廢棄物的源頭,監督廠商找出更理想的包裝方式。然而在此同時,我們不能只是要大家「減少包裝」,因為不包裝的壞處可能超過好處。

內容來源=《蘋果橘子創意百科》由大塊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