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香檳一詞受到《馬德里協定》、《里斯本條約》保護,曾有時尚精品YSL(Yves Saint Laurent)於1983年推出一款名叫「香檳」的香水,法國香檳同業公會向巴黎法院提出侵佔商標權,最終勝訴讓YSL下架所有相關產品。
撰文=林才右(台灣首位香檳大師)
為什麼其它氣泡酒不能叫香檳?
「有人在你面前把氣泡酒叫做香檳,你會糾正他嗎?」曾經有人問過我。
「不會,我會順著他說這支香檳挺好喝的呢!」
「如果你連香檳跟氣泡酒都分不清楚的話,還算什麼香檳大師呢?」
「香檳大師這頭銜不是要用來說教的,而是讓大家能夠愉悅地享受香檳,甚至是其他氣泡酒吧!」
有氣泡、有酒精的酒 就能稱為香檳嗎?
不瞞你們說,有時候在介紹義大利的Franciacorta時,我會說這是「義大利香檳」喔!目的無它,就是讓現場與會嘉賓可以簡單地知道這是來自義大利的氣泡酒。當然現場難免就會有人吐槽說「義大利不可能有香檳啦!只有法國香檳區的氣泡酒才能叫做香檳!」
我會幫他鼓鼓掌,舉起大拇指稱讚他說「你好有sense喔!長得又帥,根本就是台灣劉德華。」聽到這樣的恭維,說話的人也不會窮追猛打地糾正了!「既然你可以當台灣劉德華、他可以當三重謝霆鋒或是士林蔡依林,那為什麼這支酒不能叫做義大利香檳呢?」
會這樣的稱呼無非是讓聽者可以更容易暸解這個人的居住地跟模樣,至少我們不會形容朋友是「台南范仲淹」或是「蘭嶼完顏阿骨打」,因為誰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可能根本連他們是何方神聖都不知道吧!所以能被當作指標人物也算是一種殊榮,而香檳也是因為知名度夠高,在普羅大眾的認知上,就是「有氣泡、有酒精的」就可以叫做香檳。
香檳名稱的使用 有嚴格的規範與法規
話是這麼說,但是當我說這是義大利香檳時,我還是會先問問在場有沒有法國香檳同業公會(CIVC)的人員,免得明知故犯吃上官司。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我們這些香檳愛好者,當然要知道香檳跟氣泡酒的不同,CIVC對於在香檳酒標上是否能印上「香檳」有明確的規範。像是我們知道的必須來自香檳這個法定產區,還須符合限定的葡萄品種,以及葡萄園的種植、生產流程(像是瓶中二次發酵)、陳年時間等規範。就像是香檳生物動力法的先驅Pascal Leclerc-Briant說的:「為什麼只有香檳區釀造的才能叫香檳?首先,我們有非常惡劣的天氣。第二,我們有3個主要的葡萄品種與白堊土,以及諸多事物。第三,我們有330頁的法規。」
香檳名稱起初受到《馬德里協定》保護 後來仍遭濫用再設置《里斯本條約》
19世紀到20世紀,因為香檳的高知名度以及市場影響力,讓全世界的氣泡酒酒廠紛紛模仿。不只是模仿生產方式,也模仿在酒標上大大地印上「香檳」,只要有這個字眼在消費市場就輕易獲得青睞。但卻因為這樣,市場上買到的香檳,可能是來自法國香檳區的香檳,也可能是美國或是澳洲的「香檳」,所謂的「香檳」品質變得參差不齊。所以香檳這一個字眼在1891年的《馬德里協定》(Madrid Agreement)受到保護,只有在法國原產地命名控制(Appellation d' origine contrôlée,縮寫:AOC)的法規產區及符合相關標準的葡萄酒才可使用「香檳」一詞。
在法國埃佩爾奈一隅,有指往香檳大道的方向。(圖片來源: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在法國埃佩爾奈一隅,可見香檳區的介紹牌。(圖片來源: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但儘管如此,在20世紀上半葉,香檳一詞還是被廣泛地濫用。1958年《里斯本條約》(Lisbon Agreement)再次重申保護原產地名稱以及其國際註冊的公信力,甚至在同年,香檳聯盟打了一場載入史冊的官司。12家香檳廠商聯合起來控告西班牙氣泡酒,最後由香檳的聯盟獲勝,西班牙的氣泡酒就變成今日熟悉的「Cava」。
在法國埃佩爾奈,可以看到一顆熱氣球,並在熱氣球的左下角可以看見香檳一詞。(圖片來源: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時尚品牌YSL甚至曾因推出命為「香檳」的香水而被告
不只是氣泡酒,時尚精品YSL(Yves Saint Laurent)於1983年推出一款名叫「香檳」的香水,法國香檳同業公會向巴黎法院提出侵佔商標權,最終勝訴讓YSL下架所有相關產品。香水與香檳明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一個是拿來喝的一個是拿來擦的,為什麼香水也不能用香檳這個詞呢?或許答案正如判決書所提到「YSL希望藉由香檳產區的知名度來創造吸引力的效果,這是一種寄生的商業模式,會影響只有香檳區的酒農與酒商才能利用該名稱的名譽。」
瑞士小鎮名稱香檳 其生產的葡萄酒也不能冠上香檳之名
法國香檳同業公會不只是對於不同的產品提告,連對鄰國瑞士西北邊的一個小鎮也橫加干預,只因為這個靠近納沙泰爾湖(Lake of Neuchatel)的小鎮名字就叫做香檳(champagne),好巧不巧這個地方也有生產葡萄酒(早在1657年就有文獻紀錄這裡已經開始種植與生產葡萄酒)。但是在法國香檳同業公會的抗議下,這個小鎮所生產的葡萄酒就不能以小鎮的名字命名,這就好像古時候皇帝避其名諱的概念,所以唐玄宗在康熙年間開始被稱做唐明皇,只因為康熙皇帝的名字叫做「玄燁」。而這個無辜的瑞士小鎮,從2004年之後生產的葡萄酒就不能冠上自家城鎮「香檳」的字眼,改變之後銷售量立即跌了將近7成,可見香檳這個字的影響力。
香檳命名權竟然還跟飛機起降權有關
為什麼瑞士會對歐盟這個要求讓步妥協呢?只是因為這樣瑞士航空的飛機才能在歐盟的城市起降,而交易籌碼就是這個小鎮的葡萄酒命名權。2008年開始這個香檳小鎮的居民持續抗議要恢復舊有的名稱,是否能成功,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對了!法國有個生產干邑的地方也叫做香檳,是可以合理把香檳放在酒標上的,因為法國航空本來就可以合理在歐盟的城市起降囉!
還有一個不在法國境內的例外,就是美國加州的氣泡酒廠。美國加州有幾家在2006年之前就已經把香檳字樣印在酒標上的生產者,仍然被允許可以繼續使用香檳的字樣,不過需要在前面加上產區名稱讓消費者可以辨別,像是在加州生產的香檳就要印上加州香檳(California Champagne)。為什麼有這樣的例外,我猜應該是不敢不讓美國飛機降落在法國機場吧!
如果你下次品酒會遇到我,不要問我是不是所有的氣泡酒我都不介意大家叫它為香檳?我也是有我的底線的,像是啤酒(有氣泡、有酒精)如果你在我面前稱他為香檳,那我一定會義正嚴詞地糾正你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內容來源:《香檳大師萊特與你聊香檳》,麥浩斯出版社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俄法燃起香檳之爭!法國盼俄國鬆綁香檳法案
▶清爽的香檳學問大!4大分類讓你一看就懂!
▶在嚴冬酷寒中誕生的奇蹟:發泡酒香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