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常生活中常吃到各式各樣的雞肉料理,因為雞隻的品種不同,雖然彼此間的營養價值差異不大,但肉質口感與飼養時間差異大!選購雞肉時,除了遵守三大挑選步驟外,可依喜歡的肉質風味、料理方式來挑選!

撰文=食力企劃

說起美味的雞肉料理,腦中就能立刻浮現炸雞排、香菇雞湯、油雞、親子丼⋯⋯等料理的樣貌?但說起雞的相關知識,卻是想了又想,依然腦中一片空白?你是否知道雞的品種差異,可讓飼養所需時間達3倍差異?購買雞肉時到底該怎麼挑選?雞為什麼不需要施打生長激素?現在就告訴你,一定要知道的雞肉小常識!

「雞」密大公開!不同品種的雞,肉質與飼養時間差很大!

雞的種類有很多種,依生長特性及功能的不同,分為白肉雞、土雞、蛋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到的白肉雞,生長速度快,只需飼養5週左右就能提供食用;土雞生長速度較慢,約需飼養12~18週才可上市。蛋雞則專用於產蛋,飼養約12~18週後,會以接近每日一顆的頻率產蛋。

市面上,最常買到的食用雞種就屬白肉雞和土雞了,由於品種的不同,雞隻的體型大小、重量和飼養的期程也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到的白肉雞,因專業的育種、精準的營養配方及國內優良的飼養管理技術,只需飼養5週左右就能提供食用;而也有很多人偏好食用生長成熟所需時間較長的土雞,所以許多專家學者也投入土雞研究,不斷改良培育出長肉性能佳,提升土雞的經濟效益。

雞的品種不同,肉質有明顯不同,也各自有適合的料理方式:白肉雞肉質鬆軟嫩、雞胸部位大,適合作為雞排、炸雞、雞塊;土雞肉質富有彈性與嚼勁,適合長時間燉煮、煲湯。不同品種的雞營養價值差異不大,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因此選擇雞肉時,依喜歡的肉質風味、料理方式來挑選即可。

絕對沒打生長激素!只需飼養35天即可上市

白肉雞是經過特別選育的品種,從種蛋孵出雛雞約需21天,雛雞長至成雞約需35天,合計只需大約56天的時間,就能從種蛋孵化出雛雞再飼養至可上市的成雞; 同時白肉雞的飼料效率也很高,雞隻吃1.4~1.5公斤飼料,就能長出約1公斤的雞肉。

因此坊間常謠傳雞隻是施打了生長激素才長那麼快,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施打生長激素既沒有必要,還會增加飼養成本,實務上是不可能這麼做的,別再傻傻的被騙囉!

有標章的加持,美味國產雞肉讓人安心!

近年來國產雞隻的飼養環境與技術、屠宰衛生管理方式等都持續地提升;雞隻在屠宰前、後都有獸醫師進行檢查,確保雞隻健康與衛生安全;屠宰後的雞肉會以冷鏈維持產地直送的新鮮。這些措施都讓國產雞肉的品質,能夠維持並保有新鮮、安全、美味的水準與特色。

購買雞肉時,認明「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或「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誌」或「產銷履歷標章」,就能買到、吃到美味的國產雞肉!雞肉擁有台灣優良農產品 CAS 標章,表示來源為合格電宰國產雞肉,製程、品質、 衛生皆有完整監控,並有完整包裝與低溫儲運販售。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誌,表示雞肉經過獸醫師屠宰檢查、確認雞隻健康與品質良好;擁有產銷履歷標章的雞肉,表示生產過程符合良好農業規範(TGAP)要求,且能追溯雞肉來源與生產紀錄。

此外,紅羽土雞、黑羽土雞、烏骨雞等特色雞種,是為了滿足國內飲食文化的需求而飼養的品種,因此這些品種雞肉的來源也都是國產雞,一起體驗國產雞肉的美味吧!

懂得吃也要懂得挑!優質好雞肉的挑選秘訣

難得想要親自下廚,走到超市才發現不知道怎麼挑選雞肉?其實只要掌握3個秘訣,就能選到最美味的雞肉:

秘訣1「看外觀」:
新鮮的帶皮雞肉表面會有些許光澤,外觀飽滿滑潤沒有過多血水滲出。若肉質顏色過深、過暗、顏色怪異、血水多,就表示雞肉較不新鮮。

秘訣2「聞味道」:
將雞肉拿近稍微聞一聞,若已出現異味,就表示雞肉不新鮮了。

秘訣3「看標示」:
購買雞肉時,可先查看包裝上是否有 CAS 標章、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誌或產銷履歷標章,有這些標誌表示雞肉是經過層層品質把關的國產雞肉。其次,也需要注意包裝上的保存期限,在保存期限內的雞肉才能擁有新鮮。

另外,市售雞肉共有三種保存型態,分別為「冷凍肉」、「解凍肉」及「生鮮冷藏肉」。國產雞肉在地生產,能於屠宰後約72小時內的黃金賞味期送達消費者手中,才具有「生鮮冷藏」的優勢條件;而進口雞肉以冷凍貨櫃方式運輸到台灣,故以「冷凍肉」及「解凍肉」的保存方式販賣給消費者,若您對食材的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嗜吃口感Q彈的雞肉料理,記得挑選食材時一定要認明產地:「台灣」,才能製作出格外鮮嫩、美味的雞肉料理喔!

最後,提醒大家雞肉的選擇小訣竅:「依照想要的口感選擇不同品種的雞肉。」想要吃到柔軟多汁的雞肉,就選擇白肉雞;想要緊實有彈性,就選擇土雞!

【本文由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專案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雞有那麼多種,風味到底差在哪?壓力和飼養環境會影響!
中秋烤肉怎麼選?國產雞肉屠宰後72小時內新鮮上市,營養不流失!
畜禽飼料也吹保健風?鵝雞飼料加入枸杞和蕈菇,健康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