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湯麵是家常食譜中最好入手的一道,由於可塑性極高且烹煮簡便,常可以變出新花樣,而不使人厭膩。想煮出一碗好的湯麵,可從高湯開始嚴選,其次是麵條與配料,最後加上定調的靈魂香料,一碗好的家常湯麵就此誕生。

撰文=蔡惠民(裸食系列食書作者)

煮湯麵之無招勝有招。

做菜也有公式,加以拆解,便能不拘一格,隨心駕馭。以湯麵而言,基本食材就是麵、高湯和香草菜蔬配料,不考慮味蕾滿足,只想來碗清簡陽春湯麵,拈幾撮鹽,好好地調味,不敢說脣齒高潮,保證暖身飽腹不失營養。有了基礎概念,再根據元素做延伸變化,要吃膩倒也不是易事。失敗踢鐵板當然免不了,但頂多就是風味差強人意,整碗搞砸食不下嚥,貌似沒發生過。

雞高湯能佐各式調料 風味百搭俱足

雞豬牛海鮮高湯各有深淺底韻,我獨鍾雞高湯,雪櫃時時常備,喜歡它的舉止有度、平易近人,能獨挑大梁,也可以團隊合作,成果總是斐然。湯水加各式調料,如日本柚子辣椒(yuzu kosho)、川味酥香辣椒油(chili crisps)、魚露、味噌辣椒醬、各式咖哩、七味粉、鹽糀(shio koji),是基礎變換,若想讓湯頭更醇厚,下湯水前,熱油爆香辛香料和適合菜蔬(如耐煮清甜的山東白菜)立現良效;再來,倒入高湯後,旋即以適量鹽和調料調味,多給點時間滾煮,風味更具足,也能讓最後一輪菜料(如綠葉菜和香草),沾染湯頭的旨鹹鮮。

獨霸一方的麥製麵條 各種形態各有特色

即便是獨霸一方的麥製麵條,從麵身厚薄粗細到形態,陽春、素麵、關廟麵、雞絲麵、拉麵、刀削、烏龍麵、意麵、雞蛋麵、油麵、麵疙瘩,掐指數不完,嘗來各有特色,再加上其他米穀類製品如:蕎麥麵、米粉、粉絲、河粉、沙河粉、米線、紅薯粉絲等等,還不提各路品牌之間各顯神通的殊異詮釋呢!

肉菜同台 豐富盤中飧

各式薄肉片、雞柳、蝦、蛋、花樣肉丸等,是常備可隨召喚的葷料。菜料來說,幼嫩綠葉蔬菜,如菠菜、小松菜很百搭,空心菜與台味或東南亞湯品較對味,帶著特殊草香氣的大小葉茼蒿,是我的心頭好,和肉燥作夥調味的台式湯麵乃王牌搭檔。其他可添口感的配角有:各式新鮮芽菜、豆芽菜、金針菇、蠔菇、杏鮑菇(切絲條狀)、洋蔥絲、香煎百頁(切絲)、油豆腐或者煎豆腐片,玉米粒或甜豆仁,有時也能派上用場。

新鮮香草是成就湯麵的要角

新鮮香草絕對是成就一碗性格強烈、風味明確湯麵的要角。少了蔥花、芫荽(ㄩㄢˊㄙㄨㄟ,即香菜。)就沒有台式的靈魂;冠上越式的名,怎能缺檸檬、刺芫荽(culantro)、九層塔與薄荷;沒有香茅(lemongrass)、辣椒、高良薑(galangal)、檸檬葉(kaffir lime leaf)、泰國檸檬(kaffir lime),叫泰菜也太不考究、太混淆視聽了。新鮮香草看似柔弱無害,實則鉅力萬鈞,懂得使將,能夠收穫無限回報。


使用一些香草替起鍋前的湯麵作點綴,有如注入靈魂。(圖片來源:商周出版提供)

內容來源:《裸食日常:不只是裸食,還有舊金山灣滋養我的這些那些》,商周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水、鹽巴量加多少?義大利麵到底要怎麼煮?
煮麵會「撲鍋」是為何?又該怎麼避免?
南洋料理平衡飽滿的香味從哪來?產地特選新鮮的香料味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