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不同的糕餅有不同的作法,但是有些烘焙時的準則相當重要,製作傳統糕餅時需要特別注意。

撰文=呂鴻禹(50年經驗糕餅師傅)

確認份量

製作糕點時,除了分割麵團,計算數量之外,也有使用大尺寸的模型,以1盤、1份為單位, 如烤盤、糕餅模具等。

粉類的用法

濕狀:粉類放入蒸籠,受到水蒸氣的影響,進而結塊變得柔韌。

手粉:將澱粉類撒在麵皮上、容器上或者是桌面上,防止製作麵團時,出現沾黏的情況。

揉麵團的技巧

壓光(壓翻)麵團:
將麵團材料拌勻成團後,放在按板(揉麵板、工作檯)上一邊壓、一邊拍。通常是壓1次拍3次,再重複1次動作,就能使麵團變光滑,不可壓太多次或是用揉的方式,這樣會使麵團容易出筋。

拉出麵團薄膜:
麵團攪拌至一定程度才能拉出薄膜。太早拉會拉不動、容易破,即使能拉出薄膜來,表皮也較厚,如果攪拌過頭,麵團會較黏且一拉就破。若能將薄膜拉得很開,也不會破,並能看透,這是最理想程度,所做出的麵包就鬆軟可口,咬勁十足!

麵團出筋:
揉麵團的時間過久,使麵團出現彈性,用手按壓麵團時,會浮出或是彈起,烘烤後口感較硬。

裝飾糕點

沾面:在烘烤前,將麵團沾上白芝麻、麵包粉等材料,作為糕點的裝飾。

擦面:在烘烤前,將麵團擦上蛋液,烤完後,糕點表皮呈金黃色澤。

製作西點的基本技巧

濕性發泡:將蛋白與細砂糖放入攪拌盆中,一直拌打呈現出如同鮮奶油般的雪白泡沫,多用於西式點心。

奶油打發:糖類與奶油放入攪拌盆中,攪拌至糖融化後,將空氣拌打至奶油中,使奶油變得蓬鬆且顏色變得較淡。

一定要注意的!!

麵團結「巴」與結塊:結「巴」是麵團表皮受到風化,結成一層像雞蛋殼的表皮;結塊是在麵團裡面因攪拌不均勻所造成的顆粒。

麵糊老死:麵團已無法膨脹。

出油:餅皮、油皮、內餡因攪拌過度或放置過久,使麵團內部油脂向外擠出,讓表皮或底部有滲油現象,因油脂的流失,烘烤過後變得硬脆。

濕化:糕點放入蒸籠,表面受到水蒸氣的影響,慢慢密合,像是砂土被澆了一層水,變得濕黏,如此才能將糕點拿開或移動。若糕點未濕化,用手一拿容易碎裂。

砂糖反砂:當砂糖與水煮到90度時,鍋邊會出現像冰糖一樣的結晶,此時要用刷子輕刷,將糖刷掉,否則結晶會越來越多,影響糖的品質。

麥芽糖運用:使用植物澱粉、太白粉或是酵素所製成的麥芽糖,讓糖液冷卻成固體後容易散開,適用於材料比例糖多、麥芽少的沙其馬、麵粉酥製作,而雙環糖則需使用有麥芽成分的麥芽糖,才能做出雙環形狀。


內容來源=《懷舊糕餅1:90道老師傅不藏私的古早味點心(熱銷增訂版)》,橘子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蘇楓雅專欄】烘焙時沒雞蛋怎麼辦?果泥、酪梨、豆腐等12種替代品幫你救急!
做麵包時 可能會在麵粉加哪些添加物?
麵包酵母都是天然的 只有自養與商用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