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為解決幾十年來蚵殻堆放路邊產生的環境問題,嘉義縣在2021年3月15日發布「廢棄牡蠣殼暫存場設置管理要點」,同年成立合法回收暫置場,也媒合中下游企業,運用蚵殻抗菌特性,持續開發民生與生技產品。

採訪·撰文=張語屏

鮮美蚵仔(牡犡)的肉殻比約1:6左右,妥善回收蚵殻有利環境,養殖農廢成為民生工業資材!全國第一座合法廢蚵殻暫存場在嘉義縣東石鄉「季津蚵殼暫置場」,嘉義縣政府於2022年4月22日分享實踐成果,經媒合與台糖、台塑、母子鱷魚合作,將再製研發民生與生技產品,望扭轉50年來因廢棄蚵殼任意堆置產生的環境問題。

原本堅硬的蚵殻因具有95%的碳酸鈣,回收再製轉化為氧化鈣,其抗菌特性也成為橡膠或塑膠產品抑菌資材。圖為有蚵殻成份的母子鱷魚人字拖聞名的馬拉松「跑鞋」。(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堆放久置 蚵殻反成環境問題來源

根據農委會2007~2019年廢棄物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平均產生16萬噸的廢棄牡蠣殼﹐沒有妥善處理的廢棄量近2.3萬噸。「季津蚵殼暫置場」負責人戴森泰10幾年前發覺環境與氣味產生污染,便開始回收蚵殻,利用可同時洗清與分離綁縛蚵殻繩子的洗蚵機做回收,並以「有限責任嘉義縣季津漁業運銷合作社」名義,於2021年底設置蚵殻暫置場。

季津蚵殼暫置場是全國第一座獲得合格設廠的回收與清潔蚵殻地點,負責人戴昌森在10年前開始回收蚵殻,有效循環利用蚵殻為生技研發原料、也將洗蚵水做為農業有機液態肥。(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回收清洗高溫燒製成抗菌資材 洗蚵水循環再利用成液態肥

蚵仔挖除後、蚵殻就堆放在路邊,因為沒清洗,且殻內殘肉容易滋生臭味和蚊蟲,又帶有泥沙,流入水溝裡造成淤塞。為解決這項問題,已不再只是在蚵殻下鋪設不透水材質帆布能解決的。戴森泰在10年前開始大量回收蚵殻,「回收後一定要清洗沾有泥沙的蚵殻,另外再過濾洗蚵後的水,還可以製成有機液態肥。」

根據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研究結果顯示, 蚵殻為95%碳酸鈣所組成,透過高溫煅燒後會轉化為氧化鈣,溶入水中將形成活性氧,強鹼特性是天然且有效的抗菌物質,因此也常添加在橡膠或塑膠產品中,也可廣泛運用作為環境抑菌劑、生活用品、食品清潔,甚至延伸到生醫資材。

戴森泰表示,他每年回收至少8萬噸蚵殻,預計再造另一座回收設置廠,也穩定提供予如台糖及台塑等企業,藉由回收再利用,讓廢棄牡蠣殼不再是環境的燙手山芋。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循環經濟】中正大學廣泛開發竹經濟的「黑金」應用!竹碳導入養殖漁業 成功改善水質
【友善飼養】竹碳竟能提高換肉率!中正大學用竹碳改善飼養環境 讓火雞更健康
6年打造海洋牧場!台電善用溫排水、煤灰副產物 創造箱網養殖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