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大食品安全中心籌組跨食品、公衛、毒理、社科等六個學院,共有二十多位學者專家的食安團隊,歷時三個月,共同研議出2015年五大食安議題,並提出政策與法規改進建議。

撰文=食力特派

英國2013年發生黑心馬肉事件,讓民眾對英國政府食品安全管理信任崩解,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克理斯・艾略特教授積極提出建言,協助英國政府重建食安治理。

台灣2014年發生重大油品食安事件,國內學術研究龍頭台灣大學隨即成立台大食品安全中心,甫滿一週年之際,籌組跨食品、公衛、毒理、社科等六個學院,共有二十多位學者專家的食安團隊,歷時三個月,共同研議出2015年五大食安議題,並提出政策與法規改進建議。

從2015年發生的32件重大食安問題中彙整出的五大議題包括(1)食品含違法毒物、工業化合物(2)輸入原料農藥殘留管理(3)過期成品庫存、再製與不當再販賣問題(4)校園團膳管理(5)食安事件中之法律責任。

前兩大議題,業者使用違法添加物與工業化合物,以及進口茶飲原料農藥殘留問題,都凸顯現行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中,法規規範與業者營運的落差。台大腎臟科醫師、毒理學博士姜至剛也是食安中心成員指出,要討論添加物管理,一定要從毒性與暴露量談起,添加物是否會造成身體傷害的差別在於暴露量多寡,若要證實食品添加物與疾病的因果關係,目前在臨床上沒有直接證據,需透過長期全面性的國人膳食研究與流行病學研究進一步資料佐證。同樣進口茶葉原料合法與否,邊境檢驗與農藥檢驗密不可分,目前公告多重農藥分析方法不足以涵蓋310種法定許可及禁用以外之農藥,因此還須建立更完備的檢驗資料庫,才能夠因應除了茶葉之外,還有與日俱增的進口農產品以及加工食品。

過期食品出現回收再製問題以及校園團膳管理,事涉跨部會、跨中央與地方管理的權責分工問題,如果跨部會之間缺乏有效合作,中間的灰色地帶易成為不法業者鑽營漏洞之處。同為食安中心成員、台大動物科技系教授陳明汝指出,以家禽家畜為例,飼養過程中歸農委會管理,屠宰到製成食品則歸衛福部食藥署管理,不能食用或是因病死亡的家禽家畜銷燬回收進行化製則歸環保署管理,從產地到餐桌或是離開餐桌後,整個食農供應鏈的管理環節拆分成不同單位管理,若是疏於合作甚至缺法溝通,難免問題叢生。因此建議應建立跨部會回收食品的管理規範,才能夠降低不法回收食品流入市面的機率。

校園團膳管理問題多年來一直糾結於供餐成本的價格與品質,對於對供餐業者而言不合理,要如何提高供餐品質事涉中央及地方教育單位與衛生單位,應重新研議如何掌握校園團膳供餐品質與經費的平衡點,並同時納入專業科學評估,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才能夠讓廣大的父母對下一代的飲食安全更放心。

食安事件終結到末了其實是法律事件,因為違法行為造成民眾食不安心,法律在其中扮演角色成為重要議題。食安中心成員、台大法律系教授林明昕分析,以2015年四大食安案件中(以三件與大統油品案件相關與頂新案),強調所謂的法律責任不是只有刑事責任,包括了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這三種則責任有交集也可各自獨立,食品業者必不是被罰錢或是刑法被判無罪就等於沒有法律責任。

過去傳統刑事責任常見處罰方式是處以罰金,2015年最新修訂的「沒收制度」其中關於「法人不法利得之沒收」將會影響現行食安法罰金制度的調整。林明昕指出,為了強化食品業者的法律責任,食安法過去兩年不停修法補鍋,法律的不穩定反而讓業者與民眾都無所適從。因此他建議法源要穩定,除了食安法,現行相關配套的民法、刑法都應該要相互整合,才能讓法律更有公信力。

除了廣邀學者研議食安政策建言策略外,台大食安中心同步公布2015年訪視1602家食品工廠與116家依《食安法》驗證廠商的查驗結果,「待加強」的業者佔總數8.2%。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表示,透過建立電子化訪視表、管理資料庫、GHP稽核APP等科學化方式,目前共計完成3390家工廠風險分級診斷與食安弱點統計分析,希望這套科學化管理系統可作為未來推動食安管理的重要參考指標。

英國政府為了挽救民眾對政府食安管理的信任,對於艾略特提出厚達145頁的「國家食品犯罪預防架構」報告書欣然接受,並且邀請其指導成立「食品犯罪單位」(Food Crime Unit),調整食品管理機制。

而台大食安中心是台灣第一個匯集跨領域專家專注於食品安全的研究機構,不論是經過縝密討論的專家建言,還是實地搜羅的訪廠研究分析,都應該與食安治理相關主管機關有更多的合作,才有機會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喚起更多食品業者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重建民眾對食品安全管理的信任。

延伸閱讀
許輔:做到安心,減少食安連環爆負能量
教授扭轉黑心食品商業遊戲,重振英國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