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研究發現,橄欖油品中的3-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可有效作為鑑別初榨橄欖油之指標,初榨橄欖油由於只經過冷壓萃取非經高溫脫臭,理論上不會產生3-單氯丙二醇酯或僅有極微量背景值。

撰文=曹皕晴

近年橄欖油品隨歐洲飲食文化影響而受到消費者矚目與選用,不過在USP食品詐欺資料庫以及歐盟「前十大食品詐欺風險產品」報告中,橄欖油常因純度不足、用低價油品充數或使用不法添加物,成為最易發生「食品詐欺」的食品冠軍。衛福部食藥署近期應用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分析技術,以3-單氯丙二醇酯作為初榨橄欖油之鑑別指標,希望未來初榨橄欖油能透過品質鑑定防止摻假情況。

過去要鑑別初榨橄欖油的品質,歐洲多會以專業的品質鑑定師透過眼觀、鼻聞、品嚐等作法來加以辨別,而在化學標準最簡單的兩項指標就是「酸價」和「過氧化物」,但若是業者隱瞞透過高溫精煉的橄欖油混摻調整酸價等,將非初榨的橄欖油變造後詐欺販售,可能無法加以確認與分辨。

食藥署透過研究發現,橄欖油品中的3-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可有效作為鑑別初榨橄欖油之指標,原理為油脂若經高溫之脫臭精煉過程,會產生高含量3-單氯丙二醇酯,但初榨橄欖油由於只經過冷壓萃取,理論上不會產生3-單氯丙二醇酯或僅有極微量背景值。

食藥署因此進一步透過此鑑別方式測試市售42件不同等級之橄欖油檢體,結果發現特級初榨橄欖油、橄欖油及橄欖粕油中3-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確實有明顯差異,以特級初榨橄欖油最低,橄欖粕油最高,依其含量分布可有效區別等級。未來防止初榨橄欖油品出現混摻,就將能透過3-單氯丙二醇酯作為指標辨別,該研究成果於2017年5月獲得知名國際期刊《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接受刊登。

延伸閱讀:
標榜冷壓橄欖油就一定比較好嗎?這可未必!
義大利人判別橄欖油靠感官也靠科學
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品油協會:橄欖油加工製造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