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LOBAL G.A.P.)發展迄今已遍及超過119個國家,全球涵蓋率達6成以上,成為普遍被國際公認的農業生產規範,業者除通過GLOBAL G.A.P.認證,跨國冷鏈技術的良好配合,都是提升台灣跨境農產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撰文=張越評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產業面臨一連串衝擊與挑戰,農業升級轉型的成敗在於創新,甚至國際行銷,藉整合傳統文化、現代科技、企業經營及行銷通路等知識,以全球化布局,加強農產品出口,帶動農業競爭力,2016年9月24日南方農業論壇談到,台灣農產品如果要決勝全球,接軌國際農業生產認證與跨國冷鏈技術是不可或缺的二項要素。
國內品質具競爭力的農產,在面對供應鏈逐漸拉長的同時,有幾項門檻需要先克服,首先考慮到的便是檢驗標準是否達到輸入國要求,台灣目前現行良好農業規範(Taiwa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TGAP),在國內又稱作「吉園圃」,指種植與農藥管理上,使用最合乎自然的耕作方式,因此取得「吉園圃」標章之蔬果產銷班或農場,表示其產品已經區改良場、試驗所、藥毒所等有關單位,進行防治及用藥技術「輔導」、蔬果農藥殘留「檢驗」,與標章使用的「管制」。
但即使做到以上標準,農產品仍可能會被拒絕進入國際市場,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LOBAL G.A.P.)才是普遍被國際公認的農業生產規範,發展迄今已遍及超過119個國家,全球涵蓋率達6成以上。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經理葉薇芬表示,吉園圃與GLOBAL G.A.P.最大不同處就在於操作規範的認證,由單一作物朝向整合農場保證(Integrated Farm Assurance, IFA),改以作物、水產養殖、禽畜等更大範圍為基礎,並更加強調員工健康福利及生物多樣性等永續經營,與動物福祉的保護機制。
經TAF積極協助認證文件翻譯、指導文件撰擬、輔導人員訓練,試辦以來,已推動GLOBAL G.A.P.建立官網中文版,並成為GLOBAL G.A.P.核可之國內認證機構,TAF也正積極推動吉園圃2.0與GLOBAL G.A.P.接軌,以期達到一次驗證便能將產品推出口的目標。
而通過GLOBAL G.A.P.產品成功出關,還需要跨境冷鏈技術的配合,將食品品質保存效率提升,降低產品消耗率,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陳慧娟表示,產品在出入關等銜接點上,溫度變化使品質掌控不易,且責任歸屬無從追究,而各種農產所需的最適溫度與環境亦不相同,業者多缺乏完整相關知識,成為產品供應斷鏈(消耗率)的主因。
2011年開始,經濟部責成工研院成立冷鏈物流技術與服務聯盟,並與凌誠科技公司合作輔導業者,從生產面管理(採收期與產量等協調)、加工(理貨與分級等)、物流(適時適地的冷鏈設備配套)、履歷追蹤(設置感測系統,追蹤供應鏈失常點)、相關知識管理等五面向管理著手,以期改善斷鏈問題。
農委會企劃處胡忠一處長與座談諸位講者皆共同認為,唯有政策面、技術面與業者團結一心,互相配合,藉由接軌國際農業生產認證與提升品質保存技術等兩點,幫助台灣一向品質優良之農產,推上國際舞台。
延伸閱讀:
▶頭痛砍頭、腳痛砍腳 台灣食安管理請別再補破網
▶陳吉仲:農業政策裡的食安管理
▶認識安心豬肉的投藥方式,不怕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