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智耕創新針對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從源頭的食材端種植出「低鉀、低磷、低蛋白質」的蔬果與稻米,並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官網「元氣腎食堂」,並期望未來能研究出讓低鉀食材的保存時間更長的方法。
撰文=張育瑄
台灣為慢性病大國,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台灣人10大死因中,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都榜上有名。
根據衛福部統計,其中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都列入為國人十大死因排名中。(圖片來源:創業小聚提供)
用飲食控制慢性病!從種植開始低磷、低蛋白、低鉀蔬果
「罹患慢性病就像坐上一輛單向火車,沒有辦法依靠藥物控制痊癒。」智耕創新共同創辦人黃明發表示,在無法依靠藥物的情況下,患者與慢性病最佳的抗衡方式,是做好平日的「飲食控制」。
智耕創新是瞄準腎臟病、糖尿病患者的食農新創。舉例來說,這些慢性病患者在飲食上特別需要控制「低磷、低蛋白、低鉀」,智耕創新設計的產品不是特製營養品,而是原生食物(種植出來的稻米與蔬果)。
這件事難在哪?蔬果本身富含豐富的鉀元素,這和慢性病患者所需的飲食條件是相違背的,智耕創新是如何挑戰大自然生長機制,將這些食材做到降低鉀,同時又不讓營養流失?
know-how突破生長技術,研發慢性病患者專屬低鉀蔬果
智耕創新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翔瑜表示,現在市面上並沒有針對「低磷、低蛋白、低鉀」的食材,因此過去大部分患者只有兩種飲食方式可選擇。
一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流質營養品,雖然有一定的營養成分,但口感不佳,無法長期食用;二是在家中用特殊方式料理,但料理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營養流失,長期下來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病情惡化。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有效落實飲食控制。
為了配合慢性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智耕創新因此研發出低鉀蔬果和低蛋白米等相關產品,除了降低蔬果中的以外,同時在蔬果種植時加入「鉻元素」在營養配方中。種植蔬果時加入「鉻元素」的目的,主要是一定量的鉻元素有助於調節血糖,並維持慢性病患者的血糖穩定。
聽來簡單,卻挑戰無限。黃明發表示,要讓植物本身的鉀降低、同時不妨礙他們生長,又要加入鉻元素,主要是改變這些蔬果的栽培方法搭配營養配方(肥料)的調整。 例如稻米的營養期、生長期到開花期所需的營養都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改變營養配方就是智耕科技最主要的know-how。
智耕創新將這套技術以不同植物的特性去調整營養配方和栽培方式,最初研發的產品以低鉀蔬果為主,再由第一批使用者的回饋中改良,考量到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有主食的陪襯,因此後續又研發出低蛋白米和富鉻麵條。
智耕創新調整營養配方和栽培方式,研發低鉀蔬果以及主食低蛋白米和富鉻麵條等適合慢性病患者的食材。(圖片來源:創業小聚提供)
從被否定到創業成功,除了突破還須面對質疑
黃明發表示,他將智耕創新的產品標準設為「健康、生活化、好吃」,這三種要求看似簡單,但對於慢性病患者的飲食來說,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卻很難一次滿足,而智耕創新建立的起心動念,是因為黃明發想要替身邊慢性病的家人解決飲食上的困擾和不便利。
他觀察到需要洗腎的岳母在飲食方面有許多顧忌,因慢性病的困擾,在料理飲食上需要多道工程,為了排除青菜中的鉀離子,需將青菜切碎後再經過久煮川燙,經過這樣料理的青菜雖然降低鉀離子的成分,但也同時失去食物的營養。
看到這一幕的黃明發,便朝著替慢性病患者解決飲食困擾的問題研究,當時的他正在中興大學就讀博士班,便向教授提出希望研究低鉀蔬菜的題目,當時教授並不贊成,因為這個研究違反植物生長機制,將植物中必備的氮、磷、鉀營養素的其中一項降低,都不可能讓植物可以自然生長。
2017年,堅持朝這個低鉀蔬菜研究的黃明發,也從這時候開始了他的植物抗爭之路。
「我只記得當時整學期沒有一天不到溫室報到,每天都在研究室裡,花很多時間觀察植物生長。」黃明發表示,研究植物是個漫長的過程。一開始在閱讀文獻時,發現日本已經有相關的研究資訊,但礙於台灣與日本的氣候以及環境不同,因此無法以同樣的方式栽培,又或是在研發過程中,必須要配合植物的生長時間,像是番茄的生長期是4個月,如果這一次的配方調整失敗了,又需要再等待4個月的時間,因此在研發的過程中,需要將失敗的機率降到最低。
黃明發與團隊每日都於研究室內觀察植物生長。(圖片來源:創業小聚提供)
在研究室中熬了1年多的黃明發,為了讓更多人看見他和團隊的實驗成果,決定參與由教育部所開放的計畫,接著漸漸獲得校內校外的各種新創比賽,並在2019年申請國科會萌芽計畫,創辦智耕創新,同時獲得更多資源以及補助,能夠將實驗室的研究結果,在田間更實際的操作。
萌芽創投董事長王國雄(左起)、智耕創新執行長黃明發、中興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黃澤富,共同宣布智耕獲國發基金天使千萬投資。(圖片來源:創業小聚提供)
整合線上線下通路,規劃前進海外種植
黃翔瑜表示,智耕創新的低鉀食品之所以逐漸曝光於市場上,主要是依靠創業過程中中興大學的報導,以及各種比賽的新聞稿曝光,加上後期與奇美、中國醫藥以及中山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IRB臨床試驗,將食材提供給醫院的腎臟科以及營養科患者。雖然後來因為疫情的緣故,無法讓患者在醫院用餐,但也因此增加線上通路,包括官網以及電商。
目前智耕創新已經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官網「元氣腎食堂」,提供給慢性病患者長期預定食材,從產地直送到家,累積至少1,000位用戶,線下通路也配合連鎖超市,設有機能性蔬果品牌「優綠萃」區域。由於銷售通路管道多元,因此產品的需求量增加,黃明發表示目前大多數的產品,是與小農以企業合作的方式耕種,智耕科技提供營養配方、肥料或是土壤,再請小農負責種植。
智耕創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元氣腎食堂」,並將低鉀蔬菜於線下通路的連鎖超市販賣。(圖片來源:創業小聚提供)
關於智耕創新下一步的規劃,黃明發表示,以技術方面來說,不會以增加低鉀蔬果的多樣性為未來目標,會針對如何讓低鉀食材的保存時間更長為研究目的,並希望未來能前往海外佈局,授權當地的小農種植低鉀食材以及低蛋白米,造福更多國家的慢性病患者。
希望以低鉀、低蛋白、富鉻的蔬果 達到醫食同源願景!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客戶及投資人最常詢問我們的低鉀蔬菜、低蛋白米、富鉻蔬菜是如何開發出來的?
「Farm before Pharm,食物就是最好的醫藥」是我們公司開發產品的宗旨,我們在植物的生長過程當中,以專利技術去增加或減少植物裡的特定營養成分,來達到低鉀、低蛋白甚至是富鉻的需求,並經過SGS檢驗及醫學中心臨床認證,目的就是希望國人能夠透過三餐飲食就能獲取健康,實現醫食同源的健康願景!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至今雖然獲得了非常多的獎項肯定,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來自於每一位患者、家屬的信任與感謝。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創立元氣腎食堂,成為台灣腎臟病飲食照護首選平台。
2、從生活中發現消費者需求,再以專業技術開發產品。
3、獲得多項國家獎項、多家醫學中心肯定以及行政院國發基金的投資。
【本文獲創業小聚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挑戰大自然的生長法則,智耕創新要讓慢性病患者「吃好、好吃」】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高脂乳製品有助於血糖恢復正常?糖尿病患者可以喝全脂牛奶嗎?
▶怎麼吃才能改善脂肪肝?吃對食物比運動更有用!
▶青菜和主食應該先吃什麼?進食順序竟會影響血糖波動?
▶餐廳只好吃已經不夠了?Owner.com拿下10億資金,幫小店主搞定所有線上事
▶台灣鳳梨助攻!日本新創PEEL Lab將葉片做成環保皮革,吸引香奈兒、愛馬仕上門
▶與金色三麥合作、打下法國市場,鉅田潔淨如何把「甘蔗渣」變成永續新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