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走在嘉義市街頭可以看到數量十分密集的手搖店、咖啡廳,在東區成仁街上,不到100公尺的街道就有約10間咖啡廳。許多北漂青年返鄉創業,都要歸功於市府推動的「酵母計畫」,跨部門溝通合作、廣納年輕團隊,成功讓嘉義市擦亮在地創生招牌。

撰文=李佳樺

進入到嘉義市可以看到充滿歷史背景的咖啡廳、小店。透過公務員人員的共識培育以及返鄉青年團隊的創意,嘉義政府現在儼然已成為地方創生範典範。走在嘉義市東區成仁街上,不到100公尺的街道,就有約10間咖啡廳,且不少是由屋齡動輒一甲子的市屬老木屋改建而成,飄著咖啡香的木屋就像在宣告——嘉義市的年輕人回來了。

青年返鄉改造嘉義 餐飲小店、咖啡廳遍地開花

當老屋變身咖啡廳、喫茶室、餐廳、酒吧,沒有繁華都市五光十色的裝潢,而是保留歲月鑿痕與歷史脈絡,老木屋裡的年輕人讓嘉義市的餐飲環境,走出另一條有故事、充滿生活感的路。這正符合市長黃敏惠2022年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所定調,嘉義市「就是園區的生活圈。」

不像周圍雲林縣、台南市與嘉義縣等大行政區,有土地資源大興土木建設產業園區、招商快速增加就業機會。面積比台北市士林區還小的嘉義市,若能讓每一間小店家都被賦予歷史文化意義,透過故事行銷自然能帶來觀光效益,這正是嘉義市的機會所在。而開在嘉義最古老傳統市場「東市場」的明星文青咖啡廳「木商咖啡」即為一例。

木商咖啡由60年老屋改建,保留曾經販賣柴火老屋質樸的日式風味,每逢假日,對傳統市場陌生的年輕面孔,就蜂擁進狹窄的市場道路排隊候位。「對面的很有名的嘉義伴手禮三哥肉乾,有次還來感謝我們開店帶來生意,」木商咖啡主理人林孝詒說。

木商咖啡並不是個案。幾年來嘉義市餐飲創業的蓬勃發展,從幾項稱霸台灣的數據可以看出:手搖店密度全台第一、咖啡廳密度全台第二,僅次於首都台北市。攤開人口數據,也發現嘉義市已經達成淨遷入,且能吸引來自雙北、桃園、台中等都會區的人口,翻轉了北漂、人口外移的困境;就連觀光成績也亮眼,2022年住宿人次創下歷史新高,較2021年成長37%。

從各做各的到搶著合作 「酵母計畫」讓跨局合作發酵

創生有成,歸功於於市府一開始就做足公務員人員的共識培育。主責城市行銷的智慧科技處所發動的「酵母計畫」是改變的核心。藉由挑選跨局處科長、科員舉辦工作坊、參訪活動,凝聚改變的共識,最高紀錄一次參訪行程,就出動超過50位人員。活化老木屋成餐飲創業基地的概念,就在酵母計畫下,愈來愈完整。

從文化局在2013年前就開辦的「舊屋力」計畫開始,業者提交創業計畫以申請修繕補助金;酵母計畫開始後,建設處也加入輔導,提供青年創業貸款,取得營運資金;智科處則發揮行銷專長與網路動員力,製作podcast提供青年創業家曝光;都市發展部也加入討論,研議鬆綁都市計畫法規,為木造老屋量身訂製更友善的規範。

嘉義市智科處處長郭軒志說,2019年上任時,市府團隊的氛圍還是「各做各的」,酵母計畫舉辦的工作坊都需要出動市長,強制安排科長參加,到現在有了成功典範,只要發一封信,就有12個局處搶著參與。市長最常說:「不跨就會垮,」郭軒志認為,地方創生是綜合性事務,各局處埋頭做事,必然撐不起嘉義市。

不找明星團隊、廣納在地青年 公務員的熱情讓青年的想法被看見

市府內跨部門能合作順暢,黃敏惠找到對的人,也是關鍵。不少局處長都是有產業經驗的政務官,例如郭軒志來自企業界、文化局長盧怡君在設計業深耕多年,因此不受限於傳統公務員的工作型態,更容易創新;同時他們也年齡相仿,約半數是六年級尾、七年級的年輕局處長,溝通門檻更低。

「我們有自己的群組,平時也常互相抱怨、吐苦水。」郭軒志說,與不同觀點的局處共同討論,問題常常就迎刃而解。

不僅局處內合作,嘉義市也是少數青創、公部門氛圍融洽,不僅價值觀一致,還能互相欣賞的地方。「沒有想到公部門的人,比我們這些創業者還有熱忱。」林孝詒表示,在合作過程中對於公務員的熱忱印象深刻。促成良好關係的起點是2021年嘉義設計展,當時盧怡君堅持不找經驗豐富的名策展人,而是大膽啟用在地團隊,藉此經營與在地青年的關係。「我們到處去找北漂的嘉義人回來,」盧怡君說。

互動良好的氛圍下,青年也有機會與官員討論如何讓政府計畫更貼近在地。例如串聯成仁街23間店家的「美街圖鑑」計畫,讓遊客透過AR認識百年前充滿文化氣息的成仁街。原本僅是市府要推店家使用數位支付的案子,跟青年討論後,才融入成仁街的歷史文化特色,創造更大的話題聲量與影響力。公務員的熱情,也能成為迎接青年回鄉的溫暖。

【本文獲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條街不到百公尺,開了10間咖啡廳:公務員如何把北漂青年帶回嘉義?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堅持友善農法找回土地生命力!他為何回鄉打造出「老菸樓檸檬咖啡莊園」?
土庫「毒瘤」搖身一變可可觀光莊園!他中年返鄉如何用5千萬推動地方創生轉型?
連結在地文史、還能抓住年輕人的心?想打造地方文創商品的品牌力就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