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棗園裡長大的陳靜雯,成為農夫並非小時候的志願,如今她正循序漸進,灌輸給阿公友善種植概念,以正確疏果方式讓蜜棗收成結果更大更好吃,以產品分級經營精緻小眾,開拓傳統市場之外另一條新通路。
採訪·撰文=張語屏
陳靜雯平日白天工作是醫療器材品檢技術員,高雄炎熱的天氣,讓在高雄阿蓮棗園長大的她只想待在冷氣房,從未想過在2019年,會決定脫離舒適圈成為「高雄型農」。從「沒想過成為農夫」到創立品牌「覓棗晨」,為家中農業建立新通路,根源於多年來的祖孫羈絆。
農夫不只是下田的小農 拓展資源才有產業突破
陳靜雯家族位在高雄市阿蓮區的棗園,目前主要以網室栽植兩種蜜棗品種,分別為早熟品種高雄13號「雪麗」以及晚生品種高雄11號「珍蜜」,皆在2月前後及3月前後分別可採收,在那之前則有半年至8個月開花結果的栽種管理期。
陳家阿公和阿嬤5、6點就起床準備進棗園,下午把採收的棗子裝箱,隔日清晨2、3點則送往果菜批發市場,日夜不停。直到2018年阿公因半夜送貨發生車禍,讓陳靜雯很是心疼,開始半夜跟著阿公送貨到市場,看見全部辛苦收成的棗子,只能在市場間喊價與批發送往單一市場,眼見年邁的阿公體力逐年衰弱,想要逆轉莊稼人辛苦種田卻只有微薄收益,決定從行銷著手,經營精緻市場。
陳靜雯回憶在2019年著手規劃品牌時,「要做行銷,不只通路要改,農法也需要改變。但要說服阿公,得一步步來,循續漸進有效果,才有說服力。」加入「高雄型農」從零開始,從土壤、堆肥、增加種植間距等基礎培訓,也接觸許多返鄉青農及務農知識,「從此開了眼界,原來農夫可以不只是下田的小農,行銷和種田其實一樣重要。」
執行「分級管理」 2022年增加精緻禮盒產銷模式
陳靜雯花了一段時間,讓務農一輩子的阿公理解棗樹需要疏果,才有機會讓棗子結更大的果、養份充足,蜜棗才會更清甜。
接近採收前,農忙時家人也投入協助疏果作業。必須細心地把條枝間較小顆的棗子取下,當園中兩個品種的蜜棗產期結束,3至4月就會把棗樹鋸掉,留下樹頭,約在5月初就會重新生長,接著分枝調整,農事相當緊湊。(張語屏攝)
陳靜雯認為消費市場不同以往,大批採購半百顆裝箱的蜜棗產線已不多,改以小量採購且願意採買精緻品項的小眾家庭、單身者的市場趨勢。因為田間管理改變,棗子生長狀況愈來愈好,更適合做為禮盒銷售,雖然分裝少了,也因分級後,產值提高可銷售更好價格。
棗子收成後便運往果園旁的分級廠房,依重量、果實品自動揀選至收集產線中。(張語屏攝)
陳靜雯妹妹協助設計的禮盒,分為小箱、及一般6公斤重,但等級已晉升為5A至6A,甚至也開發2粒裝的精緻盒裝。(張語屏攝)
因為家中曾有販售龍眼乾,還留下烘烤機具,採收完有較熟的大果蜜棗,利用棗樹木柴烘烤成為柴燒蜜棗乾。陳靜雯笑答,「因為我們自己愛吃,一試成主顧,親友間流傳,就也在產期製作,年節間可分送親友。」
田間可見成綑的木柴,原本是產季結束後需分枝丟棄下的樹枝,留下可循環利用。(張語屏攝)
利用棗樹分枝的木柴,烘烤為蜜棗乾,成為親友間的最佳禮品。(張語屏攝)
新創產品有看頭但不貿然投入 是她循序漸進的從農態度
陳靜雯知曉蜜棗乾屬於二級食品加工品項,問及是否會另外申請做加工產品,她認為現在還不急,要把一級產品顧好,三級行銷模式正在建構中,也有食品公司收購棗子進入好市多,「但若貿然加入食品加工,多頭燒可能多邊落空。」
如何讓新創點子在家族間接受?
逢年過節、每週家族聚會,已經成為與親戚們的家庭會議時間,陳靜雯也把學到的農務知識和家人分享。爸爸業餘時務農,媽媽打點農工們夥食,姑姑們人脈廣則擔任業務,妹妹心細以美術設計為主,年輕一輩們半夜也都會輪流與阿公到市場批發。
家人團結合作,陳靜雯也在品牌商標上奔走,「覓棗晨」取名意涵是希望消費者尋覓到陳家的棗子後,不會失望。
問及如何讓阿公接受新觀念,陳靜雯眼神透露著堅定,但打趣地說,「其實我是先斬後奏。先把商標生出來,再和阿公及家人說她的行銷規劃。如果在設計上就和全家人討論,意見一多反而無法執行。但是我會耐心讓阿公知道新的作法,當他看見成果就會接受。」
阿公加入推廣 希望讓更多農民也改變生計
看著子孫的用心,阿公不只揪感心,甚至也在市場上向棗農推廣分級、疏果的概念。陳靜雯替阿公無奈回應,「他很有興致地向其他棗農說明,也想說服不同作法,但農友們回應不是體力無法應付、家中沒人想從農,也是大部份老農夫的無奈。」
全家人出動讓阿公、阿嬤肩頭鬆了不少。兩位長輩開懷地說,「農忙時連續兩個多月會需要另聘至少3個農人協助,我們做這些粗重的工作,而年輕人做管銷,現在全家人都來幫忙,真的感覺輕鬆很多。」
陳靜雯(右一)與阿公阿嬤和爸爸(由左至右),高雄正午日頭赤焰焰,仍在為棗樹做枝條修剪、疏果。照片顯示日正當中的光斑多,由於蜜棗樹下的地面上需有分散光斑出現,才是葉片分布最佳狀態。(張語屏攝)
為農產加值 也凝聚了家族
原本固定產量送往果菜市場批發的棗子,因增加「覓棗晨」品牌的銷售產線,有減少小量的批發量,陳靜雯表示,農會和市場其實也樂見農民能增加新的收入。
成為農夫後,陳靜雯不僅凝聚了家人的情感,除了把從小看到大的蜜棗提升產值,也讓傳統務農的長輩,重新體驗農夫的價值。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如何在5年間讓果園升級通路市場 青農潘阡華:為銷售端做好產線規劃
▶產銷履歷驗證助新市場開發!高雄農業局媒合小農進軍東北亞、北美、國內精品與連鎖通路
▶用區塊鏈獻米給教宗的男人 傑出十大青年魏瑞廷:找出自己和產品的價值比AI技術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