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清洗葡萄時請勿將蒂頭去除,食用時才剝皮去蒂,以免髒汙及農藥殘留污染果肉。蘋果即使不噴水臘,也會有天然的果臘。健康上推廣整顆果實都要吃,因為果皮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但也可能有農藥殘留的疑慮。要點是選擇乾淨的來源、洗乾淨。

蘋果

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字,蘋果是進口農產品第11名。台灣栽培蘋果的歷史自1958年開始,最早經由退役的榮民在福壽山農場試種,幾年以後逐漸獲得成功,於是推廣到梨山、佳陽、武陵農場等地。美國是北半球蘋果主要輸入國,反季節以智利為首,台灣是美國華盛頓蘋果第六大出口國(2011~2012年),僅次於墨西哥、加拿大、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日本出口蘋果約九成以上到台灣(2011年),多年來都名列第一。

優良農產的特徵
果肉彈起來聲音渾厚低沈,代表果肉飽滿多汁,內無空洞。但不要太用力彈,造成果肉損傷。綠色系列的蘋果,氣孔般痕分散者成熟度高,偏黃色者較甜熟。如果非即時食用,不用買非常熟的蘋果,因蘋果會自然釋放乙烯,具有催熟的效果。目前蘋果儲存多採CA儲存方式,也就是藉由調低氧氣、調高二氧化碳在儲藏室中的比例來保鮮。

外觀差異

品種繁多,不同品種特性差別很大。一般進口水果上面會貼有數字貼紙,查詢數字,可知此水果品種、種植方式等資訊。看見貼紙即可知是進口水果。台灣栽種品種皆引自日本,在中高海拔種植,如金冠(黃元帥)、新天王(紅五爪)、元帥(花五爪)、富士等。主要栽種地區在台中縣梨山、南投縣仁愛鄉和桃園縣復興鄉。

食用特性差異

因品種而易,從口感疏鬆、堅硬脆口、酸甜濃淡都根據使用目的與喜好可任君選擇。

產季差異

蘋果因為南北半球差異,一年有兩次賞味的好時機。北半球的蘋果產季在11月到隔年2月,產地是:部分台灣、其餘從美國和日本進口。南半球產季是4月到6月,產地大宗為智利和紐西蘭。台灣和日本產的蘋果通常沒上水臘,表面是自然光澤,美國、智利、紐西蘭經過長途運送,會上可食性水臘。

食安易燃點

蘋果即使不噴水臘,也會有天然的果臘。健康上推廣整顆果實都要吃,因為果皮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但也可能有農藥殘留的疑慮。要點是選擇乾淨的來源、洗乾淨。

葡萄

根據2015年的農產品進口統計數字,葡萄是第40名。在進口水果農產的量上,則是排名第四,僅次於蘋果、奇異果、櫻桃。由於奇異果和櫻桃台灣不具規模生產,此篇比較本地葡萄與進口葡萄的差異。

優良農產的特徵
葡萄的糖度、酸度與香度風味是果實品質最重要的指標,除了香氣,適當的甜\酸比,才是好葡萄。優良的葡萄果粒飽滿、不輕易掉果。
果穗-外觀整齊呈錐型,果粒大小分布均勻。
果粉-果粒上有天然的果粉來保護果實,果園管理良好的套袋葡萄,上面佈滿濃厚均勻的可食果粉,不需洗得很乾淨。
果色-顏色均勻濃郁。
種子-通常一顆葡萄裡有2~4顆種子。

外觀差異

葡萄品種繁多,外觀差異很大。以台灣本地最受歡迎的巨峰品種來說,形狀深黑碩大,表面沾滿果粉,是日本人從釀酒葡萄交配出來的新品種。在亞洲地區都很受到歡迎。

食用特性差異

葡萄品品種繁多,不同品種風味差異是甚大。一般來說,近年來消費者很喜愛的無籽葡萄大多是進口的。

產季差異

台灣葡萄從民國50年左右開始在台灣試驗栽培,坦白來說,台灣地處亞熱帶,不易栽培,但搭配發達的農業技術,從一年一穫進展到一年三穫。因為不同品種的葡萄產季不同,台灣一般來說有夏、冬兩個生產的高峰。巨峰、金香、黑后、蜜紅、喜樂都有收穫。我國從外國進口不少無籽葡萄,北美收成季節是7~11月份的秋冬,南半球的智利、澳洲、南非的主要收成季節則是1~4月份。

食安易燃點

2015年綠色和平組織抽驗市售蔬果,發現網購的巨峰葡萄有13種農藥的殘留。雖說殘留的農藥在容許範圍之下,但有農藥污染疑慮的消費者,在清洗葡萄時請勿將蒂頭去除,食用時才剝皮去蒂,以免髒汙及農藥殘留污染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