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人工甜味劑廣泛應用於各種食品飲料中,然而最新研究也發現,人工甜味劑不僅讓血糖飆高,更會殺死腸道裡的益生菌,也會對母體與胎兒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撰文=Lily Nichols(糖尿病衛教師)

人工甜味劑頗具爭議。不過,我相信盡量選擇跟老祖宗吃一樣的食物應是最安全的作法。人工甜味劑用化學物質來欺騙你的身體它是甜的。

隱憂1:越常吃甜味劑,越上癮

有研究發現,味蕾愈常接觸甜食(包括天然與人工甜味劑),它們就會愈喜歡甜食。有位科學家說:「正因為人工甜味劑很甜,所以會激發你對糖的強烈渴望,漸漸對糖產生依賴。反覆接觸會令人心生偏好。一個人經常接觸某種味道以及他對那種味道的偏好強度之間,存在著強烈的關聯性。」簡言之,無論是天然的甜食還是人工甜味劑,我們愈少接觸甜味,味蕾就愈不會渴望甜味。

隱憂2:恐導致血糖飆高

人工甜味劑的另一個問題是影響血糖。多年來,人們一直相信人工甜味劑不會也無法使血糖上升。但新研究徹底推翻了這個觀念,因為大量攝取人工甜味劑的人發生血糖問題的機率更高。人工甜味劑顯然會跟你的腸道微生物(益生菌)交互作用,導致血糖升高。有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在攝取人工甜味劑之後,血糖值變成二至四倍(這項研究使用的人工甜味劑是阿斯巴甜、蔗糖素與糖精)。

隱憂3:殺死腸道好菌

人工甜味劑不只改變腸道裡的好菌,還會殺死這些好菌。尤其是Splenda 代糖(蔗糖素),只要連續吃十二個星期就能大幅消滅腸道裡的各種好菌(厭氧菌、雙歧桿菌、乳桿菌、類桿菌、梭菌、總需氧菌的數量全都變少)。這個研究的受試者每天只吃FDA 所稱「安全」攝取量(這叫做「一日可接受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的五分之一。

我們對微生物群系(人體內的好菌)如何影響健康所知甚少,但相關研究正在蓬勃發展,尤其是孕期健康的研究。你體內的微生物也會傳給寶寶,所以你最好盡全力支援體內的天然與健康好菌。益生菌對免疫系統、調節血糖、平衡荷爾蒙、排毒與消化系統的正面影響或許既深且遠。

隱憂4:抑制甲狀腺賀爾蒙,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除了干擾血糖平衡與腸道微生物,人工甜味劑或許還會影響甲狀腺荷爾蒙。蔗糖素已被證實會抑制甲狀腺功能,這種影響可能會延續到胎兒身上,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關於甲狀腺健康的討論請見第九章,干擾甲狀腺功能的其他化學物質請見第十章。

隱憂5:增加巨嬰症機率

人工甜味劑的另一個問題是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體質,長大後容易罹患肥胖症。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跟母親完全不攝取人工甜味劑的寶寶比起來,母親懷孕時每天攝取人工甜味劑,寶寶出生時體型過大(巨嬰症)的機率是1.6倍,7歲時過重或肥胖的機率是1.9倍。除此之外,這項研究也發現,孕期喝添加人工甜味劑的飲料而不是含糖飲料(也就是喝無糖汽水,而不是一般汽水),跟孩子7歲時罹患兒童肥胖症機率較高之間存在著關聯性。這項發現呼應以成年人為對象的人工甜味劑研究,這些研究證實,人工甜味劑雖然零糖零熱量,卻對減重毫無幫助,反而與體重增加有關。

應減少攝取人工甜味劑,讓自身習慣甜度較低的食物

上述研究的作者總結得很好:「跟葡萄糖或蔗糖相比,高甜度人工甜味劑可能會改變腸道微生物而加劇葡萄糖耐受不良,透過『第二型葡萄糖運輸蛋白』而使得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並且因甜味與熱量獎勵失調而過度吸收、體重增加。」我建議不要吃人工甜味劑,讓自己慢慢習慣沒那麼甜的味道。當你偶爾想獎賞自己時,吃少量的真糖或是安全的替代物。

你應避開的人工甜味劑:

• 阿斯巴甜
• 蔗糖素
• 糖精
• 乙醯磺胺酸鉀(俗稱安賽蜜)
• 紐甜

甜菊可降血糖、糖醇熱量低,是替代人工甜味劑的好選擇

我要先強調一件事:甜的東西,吃得愈少愈好。如果你嗜吃甜食,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若真要用甜味劑取代真糖,你可以試試甜菊和糖醇。

甜菊萃取的甜味劑叫甜菊苷(又叫甜菊糖),這是一種南美洲的植物,一般認為孕婦可安心使用。甜菊跟人工甜味劑不一樣,人工甜味劑會使血糖上升,甜菊不會,反而有降血糖的效用。有些甜菊苷產品後味略苦,你可以多方嘗試,找出你喜歡的產品。

另一個選擇是糖醇。雖然叫做「醇」,但是糖醇不含醉人的酒精。糖醇熱量很低,是我們熟悉的顆粒狀,而且味道跟砂糖一樣(有些人說甜菊苷的後味很怪,但糖醇不會)。不過有些糖醇會造成消化不適,例如脹氣和腹瀉,所以別吃太多!最不會影響消化的兩種糖醇分別是木糖醇(xylitol)和赤藻糖醇
(erythritol)。低醣烘焙和腸胃敏感的人,通常會選擇赤藻糖醇。

內容來源=《懷孕全食物營養指南:結合西醫與自然醫學,以最新營養科學,為媽媽和寶寶打造的完整孕期指引》,如果出版

審稿編輯=羅璿

延伸閱讀
恰似熟悉的甜蜜——甜味劑
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要力行「限糖」任務?
為什麼我們永遠吃得下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