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長輩的照顧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飲食不均衡、吞嚥困難、營養不良常常是照顧者與長輩共同的難題,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提出「軟食力5大策略」,提供給照顧者與長輩參考,幫長輩把食慾找回來,又可以吃得安全又均衡,保有尊嚴及享有更長的健康餘命。

整理=編輯部

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會更趨明顯,年輕世代將承擔更多照顧長輩的責任,對健保也會是沉重負擔。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主計處統計2020年65歲以上長者使用健保醫療費用的佔比為39.8%(2015年僅35.6%),政府負擔達2774億元,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國健署調查亦顯示,65歲以上長者70.6%部分缺牙、21%覺得自己牙齒功能狀況差、63.2%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被限制飲食。

長輩牙口不好、吞嚥功能退化,恐造成老化厭食

吃,是基本人權也是人生至樂,在進食過程中,食物會在口中形成食團,才能安全吞嚥,但長輩牙口不好、唾液分泌減少,讓食團不易形成而產生吞嚥困難。高齡者因吞嚥咀嚼功能退化、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造成老化厭食,進而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等現象,還可能出現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不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亦提升死亡率。

自2016年起至2022年,肺炎蟬聯10大死因第三位,除了感冒感染引起的肺炎,因吞嚥功能退化、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當高齡者吃東西或喝水時不慎嗆咳,就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

長輩0食慾,讓家庭照顧者好困擾

當長輩每日3餐面臨咬不動、吞不下、常嗆咳時,吃東西不再是享受,反而是一件辛苦的事,即使眼前的料理再美味也「0食慾」、索然無味,人生從此變黑白。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分享,在她多年的服務經歷中看過許多真實案例:有位被照顧者平時進食狀況良好,卻常常不吃肉類食物,原先以為她是挑食,後來才知道是肉類的切法讓肉質較韌、咬不動。於是營養師就請照顧者在切塊時注意橫切、順切、逆紋切等,或斟酌將肉塊打成泥,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咀嚼。

另一個案例中,照顧者雖然已經將肉類等食物順紋理切小塊,讓被照顧者好入口,但他咀嚼過後仍不斷吐出,原來是因為肉卡在牙縫中,讓他誤以為是菜渣。

由口進食的幸福,從「軟食力5大策略」改變

台大醫院營養師鄭千惠表示,臨床上常看到家人因擔心長輩進食時間過久或吞嚥不易,而將所有飯菜都攪打成流質、糊狀後餵食,但這樣做不僅食物質地不一定正確,食物失去美味,也使得食物的營養密度變低而讓身體更加衰弱,長久下來惡性循環,讓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長輩的用餐時光從彩色變黑白。目前吞嚥障礙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疾病分類,各醫院陸續提供相關門診的服務,通常經過專業團隊給予適當的介入訓練或治療對策,仍有機會改善吞嚥功能,進而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進一步說明,在吃東西之前,我們會用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以及過去飲食的經驗,來感受食物的性質。但隨著年紀增長,味蕾數目減少,味覺及嗅覺神經的反應變慢,降低了味覺及嗅覺的感受力,因此長輩更需要有刺激來啟動食慾,包括溫度、色香味、多顏色、食物多樣化、原汁原味原型等,都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唾液能濕潤口腔,對咀嚼吞嚥有很大的幫助。為了讓長輩享受由口進食的幸福,許惠玉特提出「軟食力5大策略:香一點、軟一點(好咬)、小一點(好咬)、濕一點(好吞)、固體液體分開喝」來製備「好咬好吞安全喝」的飲食,幫長輩把食慾找回來並避免進食時嗆咳,保有尊嚴及享有更長的健康餘命。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提出「軟食力5大策略」,供照顧者以及長輩參考。

許惠玉提醒,除了「軟食力5大策略」,長輩在進食時也要「專心點」、減少進食的環境刺激,應避免邊吃邊講話,或邊看電視,並給予長輩充裕的時間,放慢吃的速度,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也記得避免在精神混亂時進食,如:注意力無法集中、想睡覺或剛睡醒時。

審稿編輯:謝承學

延伸閱讀
銀髮族不怕咬不動!國健署聯手社區關懷據點推料理教學影片
讓熟齡族更容易攝取蛋白質!桂冠攜手陽明大學推出銀髮族湯品
少子高齡化夾擊!科技能解便利商店的「人力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