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吃國王派抽小瓷偶的起源,是感謝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原先是使用乾燥蠶豆,抽中者可以讓主人侍奉自己,而後來在決定教會的負責人,是在麵包中放金幣抽選,因此才有「中者為王」和慶祝主顯節的意義。1847年,乾燥蠶豆才變成小瓷偶,圖案也從基督教相關圖案,變化出動物、點心、戒指等各種不同造型。

撰文=長井史枝(《Bon Appétit》獨立雜誌創辦者)

年代:16~17世紀

吃到小瓷偶(fève,原意蠶豆)的人就是今天的國王!這個小遊戲是過主顯節的一大樂趣。

吃國王派為什麼要抽小瓷偶?

抽小瓷偶的起源,是感謝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的祭典。當時使用的是乾燥蠶豆,抽中者可以讓主人侍奉自己,後來在決定教會的負責人時,是在麵包中放金幣抽選,因此如今的國王派習俗,才會有「中者為王」和慶祝主顯節的意義。

話說回來,國王派的完成,要等到派皮和奶餡完備的16~17世紀,更早出現的是用布里歐麵團烘焙的國王派,如今南法吃的依然是環狀的國王布里歐。

一般認為國王派的製程考驗甜點師必備的所有技巧,因此是「MOF法國最佳職人」(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測驗的題目。(圖片來源:積木文化提供)

國王派的刻紋是取自於大自然,每個圖案有各自的象徵意義。葉片刻紋代表「月桂樹」,是勝利的象徵;漩渦刻紋代表「太陽」,是生命力的象徵、人字形刻紋代表「麥穗」,是豐饒的象徵、格紋刻紋代表「向日葵」,是光榮的象徵。(圖片來源:積木文化提供)

蠶豆究竟是怎麼變成小瓷偶?

fève是法文的「蠶豆」,富含營養的蠶豆自古就是人類的珍貴糧食,而且形狀與胎兒相似,因此象徵著生命、重生與復活的意義。人們會在婚禮或農耕的儀式中撒蠶豆或獻上蠶豆,藉此祈求豐收與多子多孫。

甜點或麵包裡的fève,到了1847年才變成小瓷偶,有一說認為當時的小瓷偶,是巴黎糕點店向德國的麥森瓷器訂購的,一開始想做成聖人這類基督教相關的圖案,後來變化出動物、點心、戒指等各種不同造型,如今也有為數不少的小瓷偶收藏家存在。

注:主顯節(Épiphanie)
1月6日,慶祝耶穌基督顯現的節日。耶穌誕生後,東方三賢士前來謁見祝賀,耶穌的誕生在經過這次謁見之後才公諸於世。與親朋好友共同分享國王派,是慶祝主顯節的習俗。

小點心大世界
相傳凱薩琳.德.麥地奇1533年嫁到法國的時候,戀慕她的羅馬貴族佛蘭基帕努(Frangipane)伯爵,將國王派奶餡(杏仁奶餡,crème frangipane)的食譜贈與她。

內來來源:《洋菓圖典:130道手繪甜點故事》,積木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統合五種感官體驗的極致甜點!奶油杏仁香氣兼具分食儀式感的國王派
15世紀少年的意外之作,造就義大利聖誕節必吃的國民甜點「潘娜朵妮」!
離不開甜點的法國人,愛吃到查理九世立法限制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