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據說「牛粒」或「牛力」是取自法式點心biscuitàlacuillère(手指餅乾)的尾字發音,再以日語音譯成台語而來,由於「牛粒」外觀與法國馬卡龍(Macaron)相似,所以有了「台式馬卡龍」的稱呼,但兩者製作原料與口感差異其實頗大。

撰文=莊雅閔(糖果廚房主理人)

一粒一粒夾著奶油霜的膨鬆小圓餅,是早期社會人們對「西式甜點」的第一印象。在傳統麵包店或夜市裡常見以袋裝販售,物美價廉、口感酥鬆,很是討喜。據說「牛粒」或「牛力」是取自法式點心biscuitàlacuillère(手指餅乾)的尾字發音,再以日語音譯成台語而來,因此也有「麩奶甲」、「福令甲」等別名,但大多數麵包店還是習慣稱它「小西點」。雖然詳細緣由已不可考,但透過一些店舖的傳承來推敲,可得知它的歷史至少超過60年以上。

日治時期受洋菓子文化影響,成為西點店必賣品項

1955至1965年間的美援時期,美國向台灣傾銷小麥、玉米及黃豆等農產品,因此政府鼓勵民眾多吃麵食,加上日治時期洋菓子陸續傳入台灣,讓當時的小西點跟小圓餅,默默成為街角的麵包店都會賣的品項。由於「牛粒」外觀與法國馬卡龍(Macaron)相似,所以有了「台式馬卡龍」的稱呼,但兩者製作原料與口感差異其實頗大。

台式和法式馬卡龍的原料和做法有何差別?

(上圖)傳統麵包店常見的小西點,又被暱稱為「台式馬卡龍」,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下圖)馬卡龍(Macaron)是法式甜點,又稱「少女的酥胸」,小圓餅的表面光滑,顏色和內餡都很多樣化。(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牛粒」主要是雞蛋、砂糖和麵粉,可說是海綿蛋糕的變化版,而法式馬卡龍則是以杏仁粉和義式蛋白霜製成。

「牛粒」的製作相較於法國馬卡龍來說更簡單,烘烤時不需要講究「蕾絲裙邊」的呈現,中間夾餡也沒有法國馬卡龍那麼精緻與多樣化,僅以簡單的奶油霜塗抹。雖說「牛粒」的譯音是從「手指餅乾」而來,但在義大利和法國的手指餅乾並沒有夾餡,究竟為何傳到了台灣後就變成了夾餡的牛粒呢?雖然沒有正確解答,但以外觀來說,圓形的「牛粒」會比長型的「手指餅乾」更好就口及包裝,而奶油霜中的水分也能讓膨鬆的餅殼帶點濕潤感,這應該是當時製作的師傅們因地制宜又帶點貼心的小巧思吧!

在家也能自己做牛粒!

食材

【麵糊】

雞蛋1顆
蛋黃1顆
低筋麵粉65克
糖粉40克

【內餡】

室溫奶油70克
糖粉20克

做法

1、在鋼盆中打入全蛋和蛋黃各1顆,攪拌均勻。


鋼盆中打入全蛋和蛋黃各1顆,攪拌均勻。(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2、隔水加熱至微溫後,打發至不會流動的稠度。


隔水加熱至微溫,打發到不會流動的稠度。(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3、篩入低筋麵粉後拌合成麵糊。


篩入低筋麵粉後拌合成麵糊。(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4、將直徑1公分的圓形花嘴裝入擠花袋中,塡入麵糊。


直徑1公分的圓形花嘴裝入擠花袋中,塡入麵糊。(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5、烤箱預熱至195℃,烤盤鋪上烤盤布。

6、在烤盤布上擠出小球狀。


烤盤布上擠出小球狀。(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7、把糖粉(份量外)篩在擠好的麵糊表面。

8、放進烤箱,烤6分鐘至上色,即可取出放涼。

9、將內餡材料的奶油和糖粉混合均勻至乳霜狀。

10、取兩片烤好的餅皮,擠上奶油霜,使其相互黏合即可。

內容來源:《古早台味點心圖鑑》,幸福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古早味小吃「白糖粿」外酥內軟!為何對「油」很講究潔癖?
桂圓米糕粥溫養胃氣 零廚藝也能輕鬆上手的3步驟食譜大公開!
風靡全球的馬卡龍旋風是因為他!「甜點界的畢卡索」皮耶·艾曼打造經典「伊斯法罕」寫下馬卡龍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