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師傅在喜宴菜色上完後,就會開始處理最後「結菜尾」的環節,製作出好喝的菜尾湯才能獲得好口碑;而製作完的菜尾湯需要再經過「送菜尾」,也就是由三位壯丁將菜尾湯連同借來的臉盆,一一分送回臉盆的主人家。
撰文=黃婉玲(飲食作家、台菜教師)
喜宴結束前的重頭戲「結菜尾」,一道菜尾湯決定師傅的口碑
師傅在喜宴菜色上完後,就會開始認真的「結菜尾」。要知道,菜尾結得好不好,不但考驗師傅的功力,也關係著師傅未來是否能再接到附近人家的訂單;若菜尾湯結得好,大家知道這位師傅功力夠,以後家有喜事時,自然就會想找他幫忙,而且早年街坊鄰居關係密切,大家口耳相傳,師傅若功力不夠,馬上全村莊的人都會知道!因此師傅在這節骨眼可是卯足了勁,絲毫不敢掉以輕心,非得一試再試,才敢大聲吆喝「菜尾湯結好了」,將菜尾湯交給主人家處理,並收取主人家付的辦桌佣金,帶著菜刀、大鏟離開。
分送菜尾湯靠三壯丁!將借來的臉盆桌滿菜尾還給鄰居們
師傅留下來那數大桶菜尾湯可要趁熱快速送出,但在挑送的過程可得小心翼翼避免灑出來,因此主人家會派出家中的壯丁,三人為一組,其中一人挑著扁擔,前後掛兩桶菜尾湯,另一人拿著一疊大臉盆,第三人拿著勺子,三個人搭檔出發,同時有好幾組人就這樣穿梭於村莊大街小巷,依主人家提供的名單,分送菜尾湯給來幫忙的鄰居,這就叫做「還菜尾」(還字在這裡的台語發音要發第三聲,代表主人家對幫忙的鄰居五體投地、彎腰鞠躬的謝意)。
這三人一組的壯丁挑著菜尾湯到了致送的家戶後,拿勺子的壯丁要先鞠躬謝謝說好話,感謝對方這次鼎力相助,讓喜慶圓滿完成,送來一份菜尾聊表心意,另一名拿臉盆的壯丁則幫忙打菜,將菜尾湯裝滿一臉盆送上,要等到來幫忙的每戶人家都收到一盆菜尾湯,這場喜宴才算功成圓滿。
在還菜尾的過程,村民只要聽三人一組在村莊裡繞著,都會探出頭來看看什麼時候輪到自家,可見菜尾湯迷人之處,你可能會好奇負責還菜尾的壯丁怎麼知道是哪一家來幫忙?還菜尾會不會跑錯戶?主人家又哪來那麼多臉盆來裝菜尾湯?
其實早年的村莊規模都不會很大,整村就像是一個大家族,左鄰右舍都很熟悉,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心裡有數,很容易知道哪一家曾派人來幫忙,加上這些臉盆都是村民在喜宴前借給主人家使用,每個臉盆都有各自的記號,喜宴過後先不還臉盆,等到還菜尾時,再由專人抱著一疊臉盆,按臉盆底下的記號裝菜尾湯還給該戶人家,順便把借來的臉盆還回去,這可真是面面俱到了。
可不要以為負責挑菜尾湯的人比較辛苦,其實這也是分工合作的互助行為,因為向鄰居答謝講好話的,可是拿勺子和抱臉盆的人要做的,若態度不佳、禮數不夠,傳回主人家耳中難免引來一頓責難,挑重擔的就沒那個壓力。
到五〇年代,都市地區辦桌已不用再向鄰居親友借鍋碗瓢盆、八仙桌、長板凳,但在喜宴後還是有還菜尾的風俗,只是做的菜尾湯數量沒有以前多,還的份量也不大,這是因為家有喜事,通常會在門口擺桌熱鬧宴客,總會造成左鄰右舍的不便,所以還是會還菜尾給左鄰右舍感謝、致意,但還菜尾已慢慢沒有往年的盛況。
菜尾湯可不能隨意攪動!加入大白菜稀釋後還能吃好幾餐
接到菜尾湯的人家一拿到菜尾,第一件事就是拿到火爐上再滾開一次,因為菜尾湯是由許多菜餚結合在一起,比較容易酸壞,我在孩童時代都知道不能去動菜尾,萬一手癢拿勺子到鍋裡撈,一定會遭來一頓喝斥,珍貴的菜尾可是動不得、也玩不得!
在那沒冰箱的年代,處理菜尾湯有其訣竅,先將當餐想吃的部分舀出來,其他的湯用大火滾開,滾了又滾,熄火後就不再動那鍋菜尾湯,連一點震盪都不要有,隨著入夜天氣轉冷,滾開放著隔餐也不會壞,說也奇怪,滾好後若不信邪,就算只是用勺子撈幾下,這鍋湯鐵定餿掉。
收到的菜尾湯通常只會先吃一部分,剩下的會加一些大白菜再煮,份量就變得更多;有趣的是,菜尾湯隔餐再煮,越煮越滾越好吃、越有味,滋味不會因為加了大白菜而稀釋,功力夠的師傅結出的菜尾湯就像聚寶盆似的,多加大白菜味道不會變。主婦收到菜尾湯後,一臉盆的菜尾湯加工後變成兩臉盆的量,全家這時便可大打牙祭,每一臉盆的菜尾湯常常夠一戶人家吃個兩餐,也省了不少菜錢,所以下次鄰居再有喜慶,大家也都樂於幫忙,期待下一次菜尾湯的到來。
「還菜尾」寓意深遠,更是主人忙完喜宴後的重要補給
除了「還」給來幫忙的鄰居的菜尾湯外,主人家也會把自己留下的一部分,再分送給來參加喜宴的至親,這可不是因為怕吃不完才送出去,而是因為親友包了大禮,只請他在宴席上吃一頓難以表達謝意,再加一份菜尾湯代表「因為包的禮太大了無以回報,非常感恩」之意。至於主人家,在忙碌的宴席上忙著招呼客人,根本不可能坐下來好好吃一頓,留下菜尾湯剛好彌補宴席上沒吃飽的五臟廟,犒賞自己一番。
黃婉玲老師擔任過多次總鋪師桌宴的水腳義工。(圖片來源:寫樂文化提供)
內容來源=《台菜本味:黃婉玲的菜尾湯和經典宴客菜》,寫樂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越簡單,其實越難做」飲食作家黃婉玲認為「肉臊」才是根本!
▶不只酸甜苦辣鹹,台灣菜竟可被細分為17種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