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肉桂這種香料普遍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料理中,但其實肉桂是中國上古時期就備受歡迎的外銷品。除了食譜之外,這樣溫暖人心、迷惑鼻尖與脾胃的香料也保留在各民族的語言之中。
撰文=Gary Paul Nabhan(亞利桑那大學永續食物系統教授)
從香料交易的歷史紀錄,「肉桂」的科學身分與文化起源實在眾說紛紜。不過,肉桂(Cinnamomum cassia,過去為C. aromaticum)的滋味與歷史,和許多俗稱類似的植物並不一樣。通常肉桂(cassia)是指中國肉桂,英文過去稱呼其為「雜種肉桂」(bastard cinnamon)實在不恰當,畢竟它絕不遜於其他肉桂。
許多人會同意,中國肉桂的滋味雖不如真肉桂豐富,卻比較直接強烈,因為中國肉桂紅棕色的樹皮精油含量比較高。肉桂和樟屬(Cinnamomum)一樣,這類樹冠形狀會呈現往上收攏的高大常青樹,萃取物溫潤美味的滋味並非來自木頭本身,而是樹木的內層樹皮,這裡強烈的芳香油脂含量最高。
中國肉桂上古時期就外銷!秦代「桂枝」今稱「桂林」 古地名裡藏芳香
中國肉桂與多數其他種類肉桂的辛辣甜味,是因為精油中有濃度很高的桂皮醛(cinnamaldehyde),但和來自斯里蘭卡的真肉桂不同,中國肉桂也有不少香豆素(coumarin),這是一種抗凝血劑。有些亞洲人的基因已適應飲食中的香豆素,但有些使用抗凝血藥物的人若攝取肉桂,可能會危害健康。多數人僅偶爾攝取香豆素,會覺得滋味細緻而不膩、甜美,並有宜人的木質尾韻。
中國肉桂原本是在中國東南省分(例如廣東與廣西)野生,今天則主要來自栽培區,而非真正的天然生長地。此外,阿薩姆與緬甸也出產肉桂,越南亦有栽種。樹木到了採收樹齡,採收者會掀動一塊方型的內層皮,之後才從樹幹切開。這一條如卷軸的樹皮會捲得類似軟木塞,之後予以乾燥與陳年。中國肉桂的內層樹皮比其他肉桂要厚而粗糙,而粗糙的深棕色表皮,會散發出微苦的樟木香氣。不過和斯里蘭卡或錫蘭肉桂不同,中國肉桂不含丁香酚(eugenol)。在產區之外,肉桂樹類似續隨子般的花苞就比較少見,它除了肉桂香味之外,還有多香果與胡椒味,而葉子也可提煉肉桂油。
在許多中國方言中,中國肉桂的原始名稱可能是桂枝。西元前216年,秦始皇重新將甫納入版圖的地點命名。那個地方栽培許多肉桂而深受青睞,遂稱為「桂林」,亦即現在廣西省省會。
中國肉桂外銷的時間得回到古典時期,當時的商路上尚未出現其他肉桂品種。在西元前2、3世紀,肉桂被視為藥草,《聖經》中的肉桂也最可能是中國肉桂,而非真肉桂。西元1世紀中期,以希臘文寫成的《厄立特利亞海航行記》(The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就提到,中國肉桂運到了印度港口,再送到亞丁灣與索馬利亞,但這些海上商人未必知道肉桂是在何處採收。
後來,絲路上的粟特人(Sogdian)與波斯商人確實知道這種香料的來源,並稱之為「達秦」(dar-chin),其中「秦」是指中國,「達」可能是指芬芳或辛辣的木材。中國西部的維吾爾族如今仍以「達」這個字,當作香料的泛稱。中國肉桂在孟加拉語稱為darchibi、印度語稱為dal chini、東突厥語稱為tarçin、喬治亞語稱為darichini,阿拉伯語稱為ad-darsin。
閃族商人把中國肉桂賣到全世界 人們用語言和味覺品嚐獨特溫暖香氣
將肉桂引進歐洲的,顯然是猶太或其他閃族商人。希伯來文的肉桂稱為ketsiah(也是約伯女兒「基洗亞」的名字)呼應了希臘文的kasia,羅曼語族的多數語言也找得到這個詞。等到中國肉桂與其他肉桂透過中亞與印度,輾轉來到西方之時,商人已經運用神話,美化其來源。希羅多德道聽塗說,在《歷史》中寫道,阿拉伯的巨禽會用肉桂卷來做鳥巢,而阿拉伯人為取得肉桂,就會在鳥巢下放大塊的肉。鳥受到誘惑,會把肉叼回巢,卻使鳥巢太重而坍塌。等到鳥巢材料掉到地上,在下方耐心等待的阿拉伯人即可開心拾起。不僅如此,希羅多德還相信,肉桂是種在阿拉伯淺淺的湖水中,由吵鬧的討厭蝙蝠看守。阿拉伯人冒著眼睛被蝙蝠啄出來的風險,全身裹著防護皮衣,避免蝙蝠攻擊,收集足夠的肉桂賣到歐洲販售。
世上許多美味的綜合香料中,都不乏肉桂的蹤影,例如中國五香粉、中東的巴哈拉特與卡拉達卡(qalat daqqa),以及墨西哥的莫雷醬(mole)與雷卡多醬(recaudo)。我的許多黎巴嫩親戚在製作吉布(kibbe)、肉餅(kefta)與羊肉串(lahem meshwi)時,都會先以肉桂來幫羊肉調味。不過我最常見到肉桂的地方並非在原產地,也不是我的家鄉,而是在拉丁美洲。從半乾旱的墨西哥高原到瓜地馬拉,許多社群喝熱咖啡時都少不了肉桂。他們心中的肉桂,就是中國肉桂。
延伸閱讀
▶ 食品史上的10月4日 瑞典肉桂麵包日
▶ 將富含營養的肉桂藏在孩子的早餐:水果麥穀粉粥
▶ 美食家王瑞瑤告訴你:好滷味需要這「五香」!
內容來源=《香料漂流記:孜然、駱駝、旅行商隊的全球化之旅》,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