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食力》問卷統計,有52.1%台灣人一週外食2~7次,在詢問外食的選擇(複選)時,「百貨美食街」獲得28.3%的票數,可見百貨美食街對台灣人的重要性。放眼全球,台灣百貨美食街這樣的發展可說是相當獨特,《食力》就帶你一探各國美食街特色!

撰文=羅璿

世界之大,各國飲食文化與消費習慣大不同,更讓兩者交錯之地的「百貨美食街」發展出不同面貌。台灣獨特的高外食比例與把逛百貨當消遣的文化,不只讓台灣擁有全世界最高的百貨密度,美食街的業態更是競爭激烈。

根據《食力》問卷統計,有52.1%台灣人一週外食2~7次、相當於每天最多有一餐外食,更有13.2%受訪者表示他們幾乎餐餐外食。除此之外,在詢問外食的選擇(複選)時,「百貨美食街」獲得28.3%的票數,與速食店(24%)、路邊攤(23.4%)的票數比例相近。

由上述調查數據可見,百貨美食街對於台灣人來說,已深入日常生活、成為一般常見的外食選擇。但放眼全球,台灣百貨美食街這樣的發展可說是相當獨特,《食力》就帶你一探各國美食街特色!

台灣:廣納多元餐飲選擇,國外品牌入台的前哨站

雖然SOGO忠孝店,開幕時以日本百貨管理系統、開設了台灣第一條系統性管理、有公共客席的百貨美食街,現在國內的百貨美食街受惠於國人把逛百貨當消遣的消費習性與方便的外食文化,更發展出不同於日本與他國的美食街樣貌,其中更以餐飲的多元性與高數量為特色。最特別的是,台灣百貨美食街經常可以看見「國內首家」或「全台獨家」的餐飲品牌,是外國餐飲進入台灣的第一落腳處。

此外,比起鄰近的日本與香港的百貨美食街多以餐廳型態為主,在台灣更能常見到設有公共座位、可同時點選不同店家餐點的美食街。而與泰國與新加坡充滿在地特色的美食廣場相比,台灣美食街則更多元、單一美食街就廣納各國料理。而歐美的百貨商場,美食街只扮演在購物時填飽肚子的角色,不像台灣百貨美食街還背負把國外特色品牌引進台灣的重要角色。
台灣美食街的高密度、完整性與多元選擇,讓它在外食餐飲競爭激烈的台灣,成為百貨吸引客源的主力之一,也在全球百貨業態中獨樹一格。

日本:以主題性餐飲創造群聚效應

日本的美食街俗稱「百貨地下(デパチカ)」。根據《食力》專欄作家、日本餐飲與消費流通專家「商社男」觀察,雖然日本第一個百貨美食街為1936年松阪屋名古屋店,但現在日本百貨通常不附設公共座席區的美食廣場,消費者更常到餐廳或主題性餐飲樓層用餐。比起許多小舖集結而成的公共美食廣場,日本消費者更喜歡具有主題性的美食「一條街」或者是由百貨業者策劃的短期、主題性(如義大利)物產展。比起百貨,連接車站的地下街更能吸引人潮,例如知名的東京車站拉麵一條街。

位於東京車站「東京駅一番街」(拉麵一條街),集結東京8家人氣拉麵,用「群聚效應」吸人潮。(張偉明攝)

泰國:美食街超強設計連觀光客都看傻!

泰國是全球第7、全亞洲第2(僅次於中國)的觀光大國,2019年共計3980萬國際旅客,也就是每天超過14萬人赴泰旅遊,讓泰國外食有蓬勃商機。除外,全球市調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高級分析師梁孔嘉表示,佔據泰國總人口45.69%的25~54歲的族群,也擁有足夠消費力逛百貨購物。因此,泰國百貨業者綜合創造話題的腦力、亞洲設計首都的設計力,更有把水上市場搬進百貨公司的執行力,既能滿足大批觀光客,也能持續吸引本地人回流。

泰國CENTRAL旗下多個美食街各有特色,圖中為結合生鮮超市、歐美餐飲與街頭小吃的CENTRAL Food Hall。(張偉明攝)

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街包括貴婦百貨Central Embassy Eathai的超市美食街、室內水上美食街 Iconsiam暹羅天地,以及全球前三名、亞洲稱冠的Central World Food Hall。

新加坡:懷舊「大食代」發源地!

新加坡美食街俗稱「冷氣食閣(Food Court)」、通常設置在百貨的最頂層。引進與輔導一風堂、乾杯等知名餐飲品牌的天帷企業顧問創辦人林剛羽分享,足跡遍佈台灣、香港美食街集團Food Republic大食代發源於新加坡,經常用精緻的裝潢與家具、獨立手推車攤位,營造懷舊的Kampong村落(甘榜)氛圍,結合傳統Hawker Center(小販中心)的熱鬧與現代的衛生與餐飲品質。

在新加坡14個大食代據點中,座落在被福布斯評選為新加坡最優購物中心之一的愛雍.烏節ION Orchard,地下4樓的Food Opera(食代館)最具指標性,奢華又現代的裝潢讓它被譽為是大食代的「進階版」。

北美:餐飲只是商場小配角!

美國消費者網購比例較高,商場購物非零售主流:2019年與2020年的電商佔總零售業績的15.8%與21.3%,而台灣2020年第4季網購佔全體零售營業額也才9.5%。而且在北美,美食街依舊被認為是百貨的配角,常駐於商場的櫃位通常為連鎖速食餐廳。

歐洲:美食市集Food Hall的故鄉

歐洲與北美相似,商場美食廣場主力皆為連鎖速食餐廳。但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悠久的菜市場文化,成就了近日在全球如雨後春筍竄起的的Food Hall(美食市集)。不同於台灣普遍的「美食街」,Food Hall經常沒有(或只有非常少的)公共座席。若在室內,餐飲業態大多以板前式店中店為主,有點像台灣美食街常見的鐵板燒。這類新興餐飲場域,不時有音樂表演、餐車進駐、經常設置廢棄的倉庫等半戶外的場域,而且更強調餐飲體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歐洲較知名的Food Hall包括倫敦的哈洛德百貨公司(Harrods)、荷蘭阿姆斯特丹的De Foodhallen,以及源自於義大利杜林、足跡遍佈全球15國的連鎖美食市集Eataly。

美食市集Eataly源自於義大利,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土耳其等15國設有據點,以推廣義大利飲食文化為使命。(張偉明攝)

效仿國外體驗與設計,台灣美食街再進擊!

各國飲食與消費習慣大不同,對於「共食」的喜好不分人種,而台灣人在習慣外食之餘,對異國美食的高接受度造就了美食街的多元餐飲選擇。此外,從2019年開張的遠百信義A13懷舊美食街,再看到2020年百貨美食街始祖SOGO忠孝店睽違10年大改裝,更可以看到台灣美食街在滿足味覺選擇之餘,已大步邁入視覺、體驗升級的時代。

林剛羽、梁孔嘉以及京站總經理柯愫吟一致同意,台灣百貨美食街正踏入全方位體驗升級的階段。林剛羽認為,歐美的Food Hall風潮,台灣已經有感,結合水產超市與餐廳的多元化賣場「上引水產」可能就是台灣Food Hall的先驅之一。柯愫吟更預測,海底撈的桌邊甩麵表演、鼎泰豐的透明廚房之等烹飪展演,離百貨美食街也不遠了。

由此可知,目前台灣百貨美食街持續引進獨家與異國美食、並且提升空間體驗,只是進化的第一步,未來將有更多再進化的可能,從結合生鮮採買、現點現煮、餐飲展演等多方面都有發展性,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百貨女王精心打造 京站聚集西區國門人氣
增加品牌、拉長營運 百貨美食街搶攻多時段複合客群人流
開拓深夜美食經濟!新光三越信義店 用多元美食立足百貨一級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