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三角肉可以解釋為豬身上腹部末端臀尖肉的部分,也可以指喪禮上切成三角形的肉塊,前者相當稀少,只有在大市場的大豬肉才能找到,後者會切成三角形或許與諧音及喪禮較不講究的原因有關。
撰文=曹銘宗(台灣庶民語言及文化作家)
我在臉書介紹「三角肉」,引起熱烈回響,共有近8000讚,所以我再整理並查證,希望跟讀者分享正確而完整的知識。
我先說結論:台語所說的「三角肉」,其實有兩種,除了我介紹的這種豬肉部位,另一種是早年辦喪事請客可能把肉塊切成非方正的三角形,這種喪宴台語俗稱「食三角肉」。
一隻豬身上只有2塊的「三角肉」
我從冰箱拿出最大塊的三角肉,解凍蒸好裝盤,再去陽台盆栽採一朵開花的九層塔擺飾,拍照之後,馬上盛飯,腰瘦好吃。
上次菜市場豬砧(豬肉攤)頭家跟我說,三角肉位於腹部(三層肉)的末端(華語有稱臀尖肉),帶皮而不肥,一隻豬只有左右各一小塊。我今天去拍照存證, 頭家說這塊肉以呈三角形而得名,但大小不一。
三角肉每塊大小不一,且一隻豬身上只有2塊,在大豬肉攤上比較容易找到。(圖片來源:貓頭鷹出版提供)
之前有臉友留言,他以「比較解剖學」解釋如下:這個部位應該是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的最尾端部分,在利用豬做動物實驗的手術切到這個部位,確實皮下脂肪層比較薄,而且沒有構成三層肉的斜肌、內斜肌、橫肌3塊肌肉直接鄰接在一起,獨立一塊肌肉,兩側對稱各一,所以有2塊。因為往接近肚尾逐漸縮減成尖形,切下來看是三角形。
根據我買豬肉的經驗,一隻豬的兩塊三角肉不足1斤,所以小豬肉攤很少賣, 大市場的大豬肉攤才有。
喪禮上吃的肉塊也叫三角肉?
之前台語文老師兼作家蕭平治留言,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有收錄「三角肉」,指「葬式ê 時ê 請客」。
我也查了一下,此一詞條並有「食三角肉」 的例句。
為什麼喪事宴把豬肉切成三角形?蕭老師說,一般筵席的豬肉講究做成「小封」,都是切成四角形,喪事不比喜事,當然較tshìn-tshái(凊彩)。
在台灣早年,親友參加喪禮「出山」(出殯)之後,都會被留下來吃喪宴。1960年代以後,因喪禮形式逐漸改變,喪宴習俗也就慢慢消失了。
戴寶村教授留言:象徵亡者已逝,但活者仍「相佮」(sann-kap)作夥,喪禮過程儀式之一,諧音變作「三角」。
《廈英大辭典增補》、《臺日大辭典》都有收錄「三角仔」,指「三角形ê有蓋ê便宜棺材」,或許棺材的「三角仔」與喪宴的「三角肉」也有關係?
內容來源:《腰瘦好吃》,貓頭鷹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豬肉美味吃法大公開!6個部位拆解,金賞主廚教你挑!
▶「菲力」、「松阪」指的原來是這個部位!11種豬肉部位特性及烹調法一次搞懂!
▶庖丁解牛入門班!胸腹肉就是俗稱的牛五花?牛肉部位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