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鐵達尼號的3個艙等截然不同,不只菜單內容,菜單設計也有極大差異。頭等艙與二等艙菜單是彩色印刷,而且每餐各有不同菜單。三等艙只有一分黑白印刷的菜單,餐餐一模一樣。

撰文=文森.富蘭克林(英國劇場和影視演員)、亞力.強森(英國《獨立報》記者)

1912年4月10號,鐵達尼號郵輪自英國南安普敦啟程,先後航向貝爾法斯特與紐約。到了航程的第4天,也就是船難發生的前一夜,船上廚房仍端出了愛德華時代聞名於世的豐盛料理,至少在頭等艙是如此。

鐵達尼號的3個艙等截然不同,不只菜單內容(三等艙是稀粥,頭等艙是肥肝),菜單設計也有極大差異。頭等艙與二等艙菜單是彩色印刷,而且每餐各有不同菜單。三等艙只有一分黑白印刷的菜單,餐餐一模一樣。

鐵達尼號頭等艙菜單。(圖片來源: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菜單指稱用詞看出社會階級差異

從菜單指稱每日各餐的用詞也能看出社會階級差異。在三等艙,「晚餐」是在其他乘客享用「午膳」時的中午供應。至於三等艙吃「簡餐」時,頭等艙乘客則安坐在桌前享用11道菜的「晚餐」。直至今日,這些用詞仍在畫分階級差異、挑起社會偏見。

「宵夜」對有些人來說是少許乳酪配蘇打餅,或是以維多麥(Weetabix)穀片打發,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在古色古香的雅家爐(Aga)旁進行的休閒社交活動。

在所有菜單裡,也唯有三等艙的寫有指示,告知乘客如何客訴食物、服務或「不文明行為」。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為何認為這些指示有其必要,我們並不清楚。或許他們認為頭等艙與二等艙乘客在外用餐的經驗豐富,知道不滿意時該怎麼做。又或許,他們認為三等艙獲得的服務水準比較有可能惹來客訴。也有可能,他們認為下層甲板的食客要是不滿意,或許會訴諸比較激烈的表達方式。

二等艙與三等艙的菜單。(圖片來源:行人文化實驗室提供)

為提供生蠔給頭等艙,船上內建龐大的冷藏系統和製冰機

一直以來,航船上吃得到的食物主要取決於當時的防腐與儲藏技術。即使在1912年,鐵達尼號下層甲板的菜單上仍有「客艙餅乾」(cabin biscuit),也就是硬口糧餅(hardtack)的委婉說法。這是一種混合麵粉、水、鹽與少許油脂製成的食品,幾乎永遠不會變質,能儲放數月甚而經年不壞,自十字軍時代以來就是海員的必備品。同一時間,在頭等艙的餐廳裡吃得到生蠔。到了航程第4天,鐵達尼號還能供應這種極易腐壞的雙殼類海鮮,都是因為船上內建了龐大的冷藏系統和製冰機。這些機具也為各個獨立儲藏室輸送冷氣,裡面分門別類地存放羊肉、牛肉、乳酪、魚類、野味、礦泉水、香檳,甚至還有花卉,並且依儲藏品所需冷卻到最適溫度。諷刺的是,鐵達尼號也裝設了一個高效冷卻系統,專門用於製冰。

在今天,世界各地的餐廳與供餐俱樂部,都會為迷戀鐵達尼號的食客重現頭等艙的餐飲體驗,甚至包含多艘遠洋郵輪在內(似乎沒有人重現三等艙的菜單就是了)。不過,假使你真想珍藏一分原版菜單,花費恐怕要比登上頂級環球郵輪還高。2015年11月在德州的達拉斯市,一分鐵達尼號的菜單在某場高級拍賣會中以11萬8750美元成交。

內容來源=《看菜單,點歷史:記錄世界的75場盛宴》 ,行人文化實驗室

延伸閱讀
喝茶還有分高低?英國人這樣分
征服瑪格麗塔王后的味蕾!一塊披薩成為拉近義大利社會階級的重要里程碑
鳳梨不只代表旺來,在英國還曾是炫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