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為了讓畜牧業中的動物能不受疾病影響並增加成長速度,許多業者會使用荷爾蒙、生長激素等藥物讓動物能夠生長快速。然而這些動物用藥除了可能為害到我們的生體,也會對生態產生影響,進而產生「骨牌效應」影響到人類社會。

撰文=吉拉德・勒布朗(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毒理學教授)

你我食用的肉品主要來自禽畜場大規模飼養。這些動物被關在畜舍裡,惟封閉的畜舍很容易散播疾病;因此當傳染病發生時,人類會使用抗生素、驅蟲劑等藥品控制疾病傳播,治療感染。儘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農業部(USDA)在肉品用藥方面的規定非常嚴格,不過我們偶爾還是會在肉類、蛋、乳製品中測到這類化學物。

90年代造成禿鷹死亡的幕後黑手:雙氯芬酸

地球多年前曾上演過一齣動物用藥引發危害的駭人劇碼:1990至2010年間,南亞地區有超過95%的禿鷹死亡,導致這種食腐鳥類瀕臨「極危」狀態。禿鷹死亡的原因並非喪失棲地、捕獵或其他導致物族裔群銳減的常見因素,而是一種名為「雙氯芬酸」的藥物。雙氯芬酸屬於非固醇類消炎止痛劑,不久前才引進南亞供牛隻使用;牛屍為禿鷹主食,於是禿鷹每飽餐一頓就會吃下一定劑量的雙氯芬酸。人和牛對雙氯芬酸的耐受性良好,但禿鷹缺乏能將其分解並排出體外的代謝酶;因為如此,雙氯芬酸囤積在禿鷹腎臟內,造成腎衰竭並導致禿鷹死亡。

禿鷹死亡竟然會造成狂犬病肆虐?

因牛隻使用雙氯芬酸而受影響的可不只禿鷹-大自然最常見的就是骨牌效應。由於禿鷹大量死亡,無法正常消耗腐肉,充裕的食物導致野狗數目增加;野狗增加,咬傷和狂犬病感染事件直線上升,最後竟使得將近4萬7千人因狂犬病死亡。

人類非禿鷹,而雙氯芬酸在合法用於治療動物之前也做過多項測試,確認對人類安全無虞。然這起事件卻告訴我們: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生理差異-缺少某種代謝酶-也可能顯著增加動物體對藥物的敏感度。注意用藥安全、時時警惕應有助於確保較脆弱或易感受個體-譬如禿鷹-不致受害。

荷爾蒙類藥物可能提高癌症風險

不少業者會使用荷爾蒙來增加動物的乳、肉產量,這類藥物大多是雄性素、雌激素、黃體素及生長激素的衍生物,最常使用的對象則是乳牛和綿羊。目前已知雄性素會造成多種危害,療效試驗或非法使用同化雄性素所引發的不良反應包括肝損傷、生殖障礙、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等。雌激素過量容易引起血栓,男性接觸雌激素也會促使胸部發育並提高乳癌風險,女性若雌激素過量則會導致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另外,某些病症也跟新生兒接觸過量雌激素有關。至於黃體素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不適、體重增加、體液不易排除(水腫)、睡眠失調、發燒、皮膚炎等等,這些也是服用黃體素藥物最常見的症狀。

人類會為了增肌抗老而濫用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可能導致水腫、肌肉關節疼痛、低血糖和胰島素抗性等。生長激素也可能促進腫瘤細胞生長,惟相關研究還不夠多,不足以確認或駁斥這種可能性。不過,食用受生長激素汙染的肉品或水通常影響不大,因為這種荷爾蒙是蛋白質,消化道輕輕鬆鬆就能解決它。

該確保食品殘留藥物是否對消費者無害

對人類有害的動物用藥品所在多有,然其爭議點在於「人類經肉品或其他動物產品接觸到的劑量是否足以造成危害」。諸如農業部、食藥局等政府單位必須盡全力確保食品殘留的藥物不致引發風險,影響消費者健康。

內容來源:《日常毒物》,貓頭鷹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動物用藥與瘦肉精讓你無法安心吃肉嗎?
無瘦肉精、友善放牧飼養!英國豬肉欲積極搶攻台灣市場
魚廢竟能製成天然瘦肉精!興大生獲首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獎首獎